在LiveVideoStackCon2018音视频技术大会上,快手音视频技术负责人于冰分享了题为《用户导向的音视频体验优化》的主题演讲,从用户的角度来去谈音视频的体验优化。
文 / 于冰
大家好,这次分享主要从用户的角度来去谈音视频的体验优化,做技术的公司通常都喜欢从技术角度出发去讲问题,如编解码算法、AI技术等。但是我们不妨反过来想一下,什么是用户最需要的,对用户而言什么是真正的好的体验,这也是快手的一个基本原则。
今天的演讲主要分三个部分:
一是移动视频大时代的快手;
二是用户导向的音视频体验优化;
三是移动音视频技术趋势探讨。
一、移动视频大时代的快手
移动视频大时代已经到来,从CNNIC最新的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可以看到,2015年下半年到现在,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已经涨了5倍,固定宽带和4G平均下载速率已经达到了21M,21M是什么样的概念?就是4K视频用手机看已经没有太大问题了。现在制约4G视频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资费问题,而各个运营商也在解决这个问题,推出大王卡、免流套餐等等,相信这会让4G的视频消费越来越猛。
这是快手短视频下载速率分布的数据图,和CNNIC的数据差不多。其中辽宁、河北、山东这些省份速度是最快的,可以看出这些省份运营商优化的比较好。另外看右侧图,联通大数据2018年8月份的户均月消耗流量排行榜数据显示,快手排名第一,一位用户一个月要耗掉1.7GB的流量。快手数据显示,部分用户一天就要消耗掉1个G的流量。
在这个移动视频大时代背景下,短视频为什么异军突起,而不是长视频继续独领风骚?这就要分析长视频和短视频之间的巨大区别。
首先,内容摄制方面,长视频通常以头部PGC内容为主,由专业设备拍摄、专业人员制作后期,比如由大IP改编的作品。而短视频UGC内容是移动端拍摄,移动端制作,随时随地上传。
第二,长视频通常是横屏,1080P或者4K的分辨率,适合在大屏幕的电视、电脑上观看。而短视频都是竖屏,540P或者720P的分辨率,更适合手机的分辨率及使用习惯。
第三,长视频以头部内容为主,是集中的热点内容,数量相对较有限但会覆盖到大量的用户,通常人们能看到的、喜欢看的电影差别不会特别大。但是短视频内容是非常长尾的,单个视频播放量会相对比较小,不过会有更多视频被消费者看到。
第四,从消费频次上看,长视频的观看是中低频的,需要用户用固定时间去消费,看一部电影或追剧需要预留大块、持续的时间,一般只能在周末假期集中消费。但是短视频却可以随时随地刷,却非常高频。
第五,从商业模式上看,长视频一般都采用广告、订阅或付费等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而短视频则是采用免费观看的模式,并在其中拓展多种商业模式如直播打赏、信息流广告、电商等。
因此,正是由于短视频在体验上的诸多优势,使得更多用户愿意花费更多时间使用快手等短视频app。
那么快手的总体情况是怎样的呢?快手现在日活跃用户已达1.6亿,月活超过3亿,原创视频总量为80亿条,每日视频播放量150亿次,每天上传视频超过1500万,一年累计用户点赞数700亿次(2018年12月数据)。
快手的使命是“用科技提升每一个人独特的幸福感”。在快手,每个人都能够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也能够被更广阔的世界看到,这就要求平台坚持普惠、去头部化,不然普通用户发布的视频是无法被更多人看到的。
二、用户导向的音视频体验优化
什么是用户导向的思维方式?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技术导向与用户导向思维模式的差异。上边这张著名的图来自于《跨越鸿沟(Crossing the Chasm)》这本书,一个技术在处于图中Early Adopters阶段与Early Majority阶段中会有很大的鸿沟,要想跨越这个鸿沟是很有挑战的,首先需要技术本身非常靠谱,其次要非常理解用户的诉求,能够满足大量用户的刚需。从技术或用户两个角度入手,满足上述要点,都可以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