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模式实际就像是房屋中介一样,中介维护了一个列表,这个列表包含了各个客户的房屋信息,当某一个客户的房屋信息有了改变之后,这个中介就负责通知自己维护的那个列表中的所有用户某某某进行了改变。
下面是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比较绕,但是是我在网上找到的最直接的代码了,我进行了一些简化。
客户端代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实例化一个中介;
2.实例化一系列Colleague对象,这个步骤包含向中介注册,并且声明自己属于哪个中介。
3.Colleague对象就可以进行一些操作了,中介会自己把这些操作告诉列表中的其它Colleague对象。
这样做的好处(转的):
1)减少了子类生成。Mediator将原本分布于多个对象间的行为集中在一起,改变这些行为只需生成Mediator的子类即可,这样各个Colleague类可被重用。
2)它将各Colleague解耦。Mediator有利于各Colleague间的松耦合,你可以独立的改变和复用各Colleague类和Mediator类。
3)它简化了对象协议。用Mediator和各Colleague间的一对多的交互来代替多对多的交互。一对多的关系更易于理解、维护和扩展。
4)它对对象如何协作进行了抽象。将中介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并将其封装在一个对象中,使你将注意力从对象各自本身的行为转移到它们之间的交互上来。这有助于弄清楚一个系统中的对象是如何交互的。
5)它使控制集中化。中介者模式将交互的复杂性变为中介者的复杂性。因为中介者封装了协议,它可能变得比任一个Colleague都复杂。这可能使得中介者自身成为一个难于维护的庞然大物。
本文来自优快云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youkuaiyun.com/flustar/archive/2008/02/01/207727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