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专用局域网服务(VPLS)技术解析
1. 转发平面机制
1.1 单播帧转发
在VPLS中,需要确保正确的VPLS实例在正确的PE上运行。例如,假设PE2期望从PE1收到的属于VPLS X的帧的伪线标签是200,而到达PE2所需的MPLS隧道标签是410。从转发表中可以看出,PE1需要发送给主机G、H、J、K或L的任何帧,都会先被打上标签200,然后再打上标签410。需要注意的是,PE1不需要了解远程PE路由器“背后”的客户域的详细布局。比如,从转发表可知,PE1知道J和K可通过到PE2的伪线访问,但不需要知道(或关心)J和K连接到不同的交换机。
在上述过程中,没有使用控制平面来通告MAC地址,MAC地址是通过学习得到的。VPLS实现有MAC老化机制,以便从转发表中删除陈旧的MAC地址。例如,某个实现可能会选择删除在一定分钟数内未使用的MAC地址。此外,如果表的大小达到限制,实现可能会选择删除最长时间未使用的条目。
1.2 广播和组播帧转发
1.2.1 传统处理方式
当PE1接收到主机B发送的广播帧时,该帧必须转发到客户X的VPLS的所有站点。为实现这一点,PE1将帧泛洪到PE2和PE3以及连接CE2的端口。接着,PE2和PE3将帧泛洪到属于客户X的附属CE,但由于实施了水平分割,不会将帧发送给任何PE。
在编写本文时,大多数部署的实现将组播流量的处理方式与广播完全相同,即帧在整个VPLS中泛洪。因此,每个连接了该VPLS成员的PE都会收到帧的副本,即使它可能没有连接任何感兴趣的接收器。如果组播流量相对较少,这可能没问题;否则,带宽浪费可能会引起服务提供商的关注。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