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LS技术:发展、应用与未来趋势
1. MPLS技术概述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最初有两个设计目标:一是通过提供一个基于IP的单一控制平面,实现ATM与IP的更好集成,该平面可跨越ATM交换机和IP路由器;二是为IP控制平面增加额外功能,即利用ATM控制平面中已有的基于约束的路由进行流量工程。
1.1 MPLS技术发展历程
MPLS技术发展迅速,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最初的约束路由功能从流量工程扩展到快速重路由和区分服务流量工程(DiffServ - TE)等应用。单一控制平面的概念演变为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它不仅能跨越路由器和ATM交换机,还能涵盖SONET/SDH和光交叉连接设备。近年来,MPLS在接入网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
1.2 MPLS技术的商业验证
新技术往往会面临反对声音,MPLS也不例外。它曾被反对者负面评价,但判断一项技术是否有价值的关键在于其能否满足商业需求。市场是最终的评判者,MPLS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认可,证明了其存在的价值。
2. MPLS基础设施工具
2.1 MPLS基础机制
MPLS的基础机制包括控制平面和转发平面机制。控制平面机制主要涉及标签分发协议(LDP)和资源预留协议(RSVP)等,用于建立和管理标签交换路径(LSP);转发平面机制则根据标签进行数据包的转发。LDP和RSVP各有特点,LDP主要用于基本的标签分发,而RSVP更适用于流量工程等需要资源预留的场景。
2.2 MPLS流量工程(MPLS - TE)
MPLS流量工程允许服务提供商控制流量在网络中的路径,
MPLS技术发展与应用全景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