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的一致性、存在性与哲学观点
1. 系统中的可计算函数与一致性证明
在某些系统中,我们可以聚焦于那些在系统内可被证明为全函数的可计算函数。这些函数可被视为真正的语义,而系统中的其他对象则只是理想对象。这大致是希尔伯特对数学概念的解释方式。
对于弱系统,通过证明归一化程序的收敛性来证明其一致性相对容易;但对于强系统,面临的问题与证明经典系统的一致性类似。需要注意的是,一致性由 $\Pi_1$ 句子表达,而归一化程序的收敛性是 $\Pi_2$ 句子。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知道,找到 $\Sigma_1$ 反射原理的组合解释比找到一致性的解释更容易。
在使用序数分析来证明理论 $T$ 的一致性时,对于相关证明论序数 $\alpha$ 的特定定义,我们需要证明每个产生低于 $\alpha$ 的序数递减序列的算法都会在有限步骤后终止。所以,序数分析是一种类似于证明归一化程序终止的“策略”。
此外,虽然有些概念在类型化 $\lambda$ 演算中有简单的定义,但对于大多数数学概念是否如此并不确定。类型化 $\lambda$ 演算中复杂的定义可能常常会掩盖许多数学问题的本质。因此,这些系统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有用的研究领域,但它们并非能解决数学基础的根本问题。
2. 形式主义与希尔伯特的数学哲学
在数学哲学中,精确界定各个学派并非易事。哲学家们在对数学家观点的分类上常常存在分歧。形式主义强调数学形式化的重要性,认为每个数学领域都能够且应该被形式化,因为这是实现数学绝对精确性的唯一途径。然而,如今几乎所有数学家都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这一观点,即应明确陈述所研究领域使用的公理。所以,对数学形式化持积极态度并不足以将某人归类为形式主义者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91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