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域名系统:DNS、主机数据库与BIND的深度解析
1. 域名系统(DNS)的发展与原理
1.1 DNS的起源与集中式数据库的困境
早期网络规模较小,如ARPANET时期,仅数百台主机,采用集中式主机数据库,以名为 HOSTS.TXT 的单一文件存储所有主机信息,由网络信息中心(NIC)维护。数据从名为SRI - NIC的主机分发,各主机通过复制和删除特定条目更新本地 /etc/hosts 文件。
然而,随着网络迅速发展,集中式数据库出现诸多问题:
- 网络流量与处理器负载 :SRI - NIC主机的网络流量和处理器负载难以承受。
- 名称冲突频繁 :SRI - NIC仅对IP地址有管理权限,对主机名无管理权限,导致名称冲突频发。
- 数据一致性维护困难 :随着主机数量增加,维护数据一致性变得极为困难。
1.2 分布式DNS数据库的诞生
1984年,RFCs 882和883发布,基于分布式DNS数据库定义了新的命名概念。DNS数据库结构与UNIX文件系统相似,数据单元通过名称索引,该名称是大型倒置树(域名空间或DNS空间)中的路径。
1.2.1 域名空间的结构
域名空间的树状结构中,每个交点(节点)可向多个方向分支。顶级节点为根域,标记为空(写作单个点“.”)。每个节点标签最长63个字符,不允许使用点、下划线和空格。节点的完整域名是从该节点到根的标签序列,标签用点分隔,根的尾随点可省略,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3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