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和linux换行规则的区别
在计算机还没有出现之前,有一种叫做电传打字机(Teletype Model 33)的玩意,每秒钟可以打10个字符。但是它有一个问题,就是打完一行换行的时候,要用去0.2秒,正好可以打两个字符。要是在这0.2秒里面,又有新的字符传过来,那么这个字符将丢失。
于是,研制人员想了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在每行后面加两个表示结束的字符。一个叫做"回车"(Carriage Return),告诉打字机把打印头定位在左边界;另一个叫做"换行"(Linefeed),告诉打字机把纸向下移一行。
这就是"换行"和"回车"的来历,从它们的英语名字上也可以看出一二。
后来,计算机发明了,这两个概念也就被般到了计算机上。那时,存储器很贵,一些科学家认为在每行结尾加两个字符太浪费了,加一个就可以。于是,就出现了分歧。
Unix系统里,每行结尾只有"<换行>",即"\n";Windows系统里面,每行结尾是"<回车><换行>",即"\r\n";Mac系统里,每行结尾是"<回车>"。一个直接后果是,Unix/Mac系统下的文件在Windows里打开的话,所有文字会变成一行;而Windows里的文件在Unix/Mac下打开的话,在每行的结尾可能会多出一个^M符号。
(以上内容转载自阮一峰blog)
因此在linux下创建的文本文件在windows中会连成一行,因为windows认为没有换行符(CRLF)。
在windows下创建的文本文件在linux中可能会出现每一行后面多了一个^M,这个^M要用ctrl + v ctrl + m打出,代表的意思就是CR(Carriage Return).
对于内容看起来一样的两个C文件,一个是Linux下的文件,一个是Windows下的文件。
在nodepad++中可以从状态栏中看出文件的是Linux下的还是Windows下的。如下面两个图:
他们看起来文件的内容是一样的,将它们转成二进制文件后,则可以看出不同:
在windows下:\r\n代表换行,拆分两个代码是:回到行首+换到下一行
但是在linux下的区别是:只用\n即可以代表换行。
\r 的十六进制的ASCII值为: 0d
\n 的十六进制的ASCII值为: 0a
\t 的十六进制的ASCII值为: 09
od命令参考自这里!
在Linux下和Windows下新建的文件的区别
在Linux下和Windows下新建一个文本文件,注意只是新建,并不向文件中写入数据,此时两个文件是一样的。此时的文件(不管是何处新建的)放在Windows下和Linux下都是一样的。
但是一旦修改则不一样。在Linux下修改并保存,则换行是 \n ,在Windows下修改并保存,则换行是 \r \n 。
并且,一旦修改并保存,则该文件的换行是 \n 还是 \r \n 都是不会变了,除非人为的修改,只是修改保存其中的内容,换行的内容是不会变的。例如:换行是 \n 的文件放在Windows下增加一个换行(使用的编辑工具是Nodepad++),Windows下增加的换行还是 \n ;换行是 \r \n 的文件放在Linux下增加一个换行(使用的工具是vim),Linux下增加的换行还是 \r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