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要有新气象~作为第一篇正式的文章,这里我总结一下1月8号部门新老员工交流会上老工程师们跟我们分享的设计经验。
题前的话,这种经验交流会是每年公司针对刚转正的新员工的一个引导,类似于新员工去“新”的“成人礼”。我们先向老员工请教实习期遇到的问题,老员工解答疑问,并在会议最后提他们的出规划建议。
跳跳同学提出的问题是电源器件的选型标准,公司没有统一的器件尤其是敏感器件的选型标准,对于新人,在器件选型时要关注哪些参数难以把握。对于此,老员工的建议是,目前公司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应用场景考虑的参数有差别,对于要重点要考虑哪些,需要日积月累的设计经验,在工作中,关注电源SPEC的update,在遇到问题时及时请教老员工,并将体会记录下来;
本人提出的问题是,硬件设计工作零散繁杂,Intel的资料以及各类总线协议、器件资料如此之多,我们的设计工作需要掌握哪些基础性、共性的东西?对于这点,他们共同的意见是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东西。我们在工作中会不断地遇到问题,遇到问题后有目的地查找资料,不仅有助于消化体会,而且也是培养学习能力的过程,技术变化日新月异,我们需要抓住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应对新技术的学习方法。具体到硬件工作中,Intel的Design Guide至少要看一遍,这是相当基础性的工作;在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一定要记录在本子上(或者写在这里^_^),对于笔记本的硬件电路要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学习,切忌心浮气躁。关于这一点,我给自己准备了一个《不知集》,基本上记录了目前遇到的一些基础性的疑点,只不过至今的解答工作做得很不成功,在此表示实在的惭愧。
抽风又一次抽风了,他提出了一个比较急功近利的问题:系统级工程师应该达到的程度?其实抽风的思路还是很有前瞻性的,他问题的起点是他在工作中,比如目前遇到的VGA侦测设备是如何实现,他在请教了3名工程师之后得到了3种不同的答案,究竟哪种才是正确的,有没有一种终极的、统一的可以排除这些相异性的“标准答案”(作为记录者,我的表述可能和原作者意思有些出入)?
老员工们的意见是设计工作没有标准的答案,所谓一个系统工程师应该达到的问题,并不是我们现在要考虑的,有的人做了几十年的硬件设计工作尚不能达到的程度,岂是我们现在可奢望?所谓硬件设计工作,需要的仍然是积累。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未来的含金量就在于未来的几年、十几年我们积累的经验量;
对于看不懂的,要用实验的方法论证,观其与实际的差别,做实验要从自己擅长的入手,不能“想当然”,不要以为“可能这样”,只有在论证之后再做决定。
Layout的王美人问了在布线中该如何Optimize。对于这点,要求Layout工程师在对原理图理解的基础上再布线会好很多。另外,在布线中不同的工程师考虑的侧重点不尽相同,因此在设计中要尽量使自己考虑全面。
波波提出除了改版项目,新项目该如何着手,关于这点,我没有理清老员工回答的思路,在此也不做揣度。
在分享经验所得环节,我记录的大致有以下几点:
老朱同志说自己在刚开始工作也比较迷茫(老朱者,两年前毕业于西交,现为公司主板设计部骨干力量之一),但要学会调节,等自己有兴趣时再加研究,不要再状态不好时强迫自己(对于此,我颇有异议。意见有其可取一面,没有状态没有效率诚然不好,但状态何尝不是在慢慢的煎熬之下才产生的,多少次,我想早点下班回去休息吧,可在座位上煎熬了半个小时之后学习之状态就大好了,如果不想学,就做别的事情,是不是有些indugle自己?);在工作中,以模块为着手点,再从系统级认识问题——从基础/本开始学习,把笔记本周边模块逐个消灭,如声卡、网卡等等,另外,要看buglist,了解以往的bug是怎么产生的,很多我们遇到的问题,过去也遇到过。将这些“本”的问题了解扎实了,后面再开始笔记本设计的茫茫大道:时序、Reset、Power、软件、EMI等等。我们将老案子当新案子来学习,这样了解流程、了解基本的设计方法。
小锌(五年工作经验,为我导师)只讲了一点,工作中勤问,但问之前必须好好想一想,想一想被问者会反问你什么问题?
阿莲的意见有三点,其一,阅读文章有新的,将其作成笔记,防止日后遗忘,将不认识的词汇记录在本子上;其二,问问题之后,对比答案和自己之前想象的有何差别,并考虑此差别如何产生;其三,具体到他们电源的设计中,要将构建电源框架的基础学习好(模电等)
华明说新人应该将旧案子当新案子,对比现成的板子、layout,看以往是如何解决placement问题,多以怀疑的态度与其他部门(机构、layout)沟通;对于读懂原理图,欢喜(理工大毕业两年,之前在Foxconn做台式机的)的意见是Page To Page,对比器件Datasheet逐个信号地看,另外,刚从富士康来到顶星,他自己对现在系统工程师的角色也很困惑
小红(也工作五年啦)的意见与前几位类似。笔记本的电源是模拟部分,基础知识要了解透彻,研究有很大的余地,还要多问。
小谢去年刚毕业,也总结了自己的心得。汇成一句话就是,学习的好方法——做项目。徐的意见是要从导师身上学东西,做任务要有自己的想法。
经理再次强调多问多思考,不要不好意思,在国内(大陆),恐怕再没有比Topstar更好的学习环境了(当然就做Laptop来说)
圣喜提醒我们不要有依赖性,要自己想好再求教上级;
伍大哥和我们有些不一样,他刚毕业是在工厂做PE的,在工厂只能看pdf档的原理图,EDS、Design Guide都没有,学习的条件很艰苦。但他从修不上电的板子做起,由此逐渐了解原理图,再读架构,学习的态度特别号,后来就调到公司做项目。做项目过程中,遇到不懂得地方再学习,由此逐渐培养起良好的设计经验,他的意见是学习好《HW总文件》,此系前人的积累,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错误发生的可能;在解bug之前,要先了解此bug是个体?全部?概率性?全局性?分解逐个定位范围,将问题缩到最小来解决。
P.S:我的话。
看二十多天前自己记录下的这些心得体会,现在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说一句很实际的话,现在很多人缺的似乎不是类似的经验——当然我并不是否认这些经验本身——而是缺少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化作自身的行动。
无所事事过得是一天,而且是让自己极其郁闷的一天,充实而有目标过得也是一天,而且是让自己倍感振奋倍感新鲜的一天,可为什么许许多多的人选择了前者?往往我们感叹十年之间人和人的差别可以变得如此之大,可殊不知一切的差别都是每一日细微积累的产物。路漫漫其修远,我们迈了一步,离目标也就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