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隔离原则 - 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 ISP

本文介绍了接口隔离原则,即客户端不应依赖不需要的接口,类间依赖应建立在最小接口上。使用时要注意接口细化要适度,为依赖类定制服务,提高内聚。还通过人、语文教师和班长的例子进行说明,将人拆分为不同抽象类以遵循该原则。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定义: 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
释义:类依赖的接口,其含有的方法都是自己依赖的。
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 接口尽量小,但是要有限度。对接口进行细化可以提高程序设计灵活性是不挣的事实,但是如果过小,则会造成接口数量过多,使设计复杂化。所以一定要适度。
  • 为依赖接口的类定制服务,只暴露给调用的类它需要的方法,它不需要的方法则隐藏起来。只有专注地为一个模块提供定制服务,才能建立最小的依赖关系。
  • 提高内聚,减少对外交互。使接口用最少的方法去完成最多的事情。

举例:

  1. 人是一个抽象类,拥有获取名称,设置名称,教学,学习的方法
  2. 语文教师是人,依赖名称和教学方法
  3. 班长是人,依赖名称和学习方法

此时若语文教师和班长直接实现人这个抽象类,则需要实现自己所不依赖的方法,增加语文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应将人拆分为人(获取名称、设置名称)、教师(教学)、学生(学习)

#include <string>
class Person
{
public:
	Person();
	virtual ~Person();

	virtual std::string getName() = 0;
	virtual void setName(std::string name) = 0;
};

教师

class Teacher
{
public:
	Teacher();
	virtual ~Teacher();

	virtual void teach() = 0;
};

学生

class Student
{
public:
	Student();
	~Student();

	virtual void learn() = 0;
};

语文教师,实现人和教师抽象类

#include "Person.h"
#include "Teacher.h"
class ChineseTeacher :
	public Person, public Teacher
{
public:
	ChineseTeacher();
	~ChineseTeacher();

	virtual void teach();

	virtual std::string getName();
	virtual void setName(std::string name);

private:
	std::string name;
};

班长,实现人和学生抽象类

#include "Person.h"
#include "Student.h"
class HeadStudent :
	public Person, public Student
{
public:
	HeadStudent();
	~HeadStudent();

	virtual void learn();

	virtual std::string getName();
	virtual void setName(std::string name);

private:
	std::string name;
};

客户端

#include "ChineseTeacher.h"
#include "HeadStudent.h"

int main(int agrc, char* argv[])
{
	ChineseTeacher chineseTh;
	chineseTh.teach();

	HeadStudent hs;
	hs.learn();

	getchar();
	return 0;
}

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源码地址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