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律的一点感悟

作者分享了从农村长大到攻读博士学位的成长经历,反思了拖延习惯如何影响学业表现,尤其是在大学和博士阶段的不同表现。强调了博士研究的自我驱动性质,并表达了对改变现状、早出成果的决心。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我在山东的一个农村长大。从小父母忙于生计,没办法对我的学业做过多干涉。因此习惯于将所有事情拖到最后一天做。

比如说,作业拖到星期天晚上写,写不完就抄答案。上了大学也是一样。每次考试都是最后一天开始突击。有时第二天上午考试,当天的晚上十点才开始复习。神奇的是,我这种风格还能一直保持不错的成绩。当然这也充分地说明了大学里的考试是多么的水。

但是读了博士以后一切都不一样了。读博更像是一场修为。在这里没有人会卡你的进度。有人可能四年过后,厚积薄发,才发了第一篇文章,从而一发不可收拾;有人研二研三便开始疯狂发文章,毕业时已然是手握若干篇A的大神了。还有人研二研三开始投稿,虽然一直被拒,但是在与审稿人的你来我往中逐渐掌握了发文章的套路,后期也如行云流水。

而我是哪种人呢?我是那种不到快要毕业时就不会紧张起来的人。如果有一天有个人突然跳出来告诉我,这次CVPR你必须要投一篇,否则就要扣除你的学分。那我无论如何绞尽脑汁都会凑出一篇文章来提交的。且不说这样出来的文章是否有意义,但在这样的压力下我总是能够成长的。并逐步提高自己,最终达到毕业要求。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了。你发现没有任何人会给你提这个要求。你发文章的唯一动力似乎就是不要被他人嘲笑。但这种动力被打击几次也就无所谓了。别人看到你没有文章,第一反应是你是博士啊,着什么急?先打好基础,后面文章会有的。

可是问题在于,我并没有在好好的打基础。如果没有人逼着我去学,我几乎不会主动去做我主观上不想做的事情。这样一拖再拖,即使拖到博五会有区别吗?所以那个时候是在打谁的脸?

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常志。现在看来,我是个不折不扣的无志之人。希望自己能够引以为戒,痛定思痛,早点摆脱这种心态,早点出成果,不让五年后的自己后悔。

评论 6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