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枚举过程中,第一个来回的详细分析。
检测到设备,主机发总线复位。这个复位与USB上电复位和系统复位是不同的。这个是SIE根据总线状态通知用户的一种复位。设备产生复位中断,如何处理由设备固件程序决定。
主机发起第一个控制传输:
(1)主机SETUP包(发往地址0端点0)、主机数据包(请求设备描述符)、设备握手包ACK。
设备产生端点0数据输出中断,固件程序要根据数据包的主机要求做好准备,这里是在端点0输入缓冲区准备好设备描述符。
(2)数据过程,主机先发一个IN令牌包、设备发一个数据包(这个数据已经准备好,SIE收到IN令牌后,直接送到总线上,用户此时不干预)、主机发ACK包。
此时SIE产生端点0数据输入中断,表明主机已经取走了设备所准备的数据,用户也可以在该中断处理程序中作自己的处理。(SIE指串行接口引擎,是所有USB控制器内部的“核心”.SIE负责处理底层协议,如填充位,CRC生成和校验,并可发出错误报告.SIE的主要任务是将低级信号转换成字节,以供控制器使用)此时,主机只接受一次数据,最少8个字节。如果用户数据没有发完,又在控制端点输入缓冲区,准备了数据,主机也不理会。
(3)状态过程:主机发OUT包(通知设备要输出)、主机发0字节状态数据包(这个是0字节,表明自己收到设备描述符)、设备发握手ACK包。
此时设备不会产生端点0数据输出中断,此时没有数据。
2、枚举过程中,第二个来回:设置地址。
第一个来回成功以后,主机再次复位总线。进入地址设置控制传输阶段。
(1)主机SETUP包(发往地址0端点0)、主机数据包(请求设置地址)、设备握手包ACK。
所以SETUP包后面都会跟一个表明主机SETUP目的的数据包,要么GET,要么SET。设备产生端点0数据输出中断,固件程序要根据数据包中的主机要求做好准备,这里是在根据主机发来的地址写入自己的地控制寄存器。
(2)数据过程,本次传输没有数据。
(3)状态过程:主机发IN包(通知设备要返回数据)、设备发0字节状态数据包(表明地址设置已经成功)、主机发握手ACK包(地址设置已经生效)。
此时设备不会产生端点0数据输入中断,此时没有数据。
3、枚举过程中,第三个来回:主机使用新地址获取完整的设备描述符。
主机采用新地址发起第一个控制传输:
(1)主机SETUP包(发往新的地址端点0)、主机数据包(请求设备描述符)、设备握手包ACK。
设备产生端点0数据输出中断,固件程序要根据数据包中的主机要求做好准备,这里是在端点0输入缓冲区准备好设备描述符。
(2)数据过程,主机先发一个IN令牌包、设备发一个数据包(这个数据已经准备好,SIE收到IN令牌后,直接送到总线上,用户此时不干预)、主机发ACK包。
此时SIE产生端点0数据输入中断,表明主机已经取走了设备所准备的数据,用户可以该中断处理程序中要做如下处理:如果一次没有将描述符送完,要再次将剩下的内容填充端点0输入缓冲区。
第二次数据传输:主机再发一个IN令牌包、设备发一个数据包、主机发ACK包。
此时SIE再次产生端点0数据输入中断,如果数据已经发完了。这里就不处理了。进入状态过程。
(3)状态过程:主机发OUT包(通知设备要输出)、主机发0字节状态数据包(表明自己收到设备描述符)、设备发握手ACK包。
接下来获取配置描述符、配置集合、字符串描述符、报告描述符的过程差不多,这里就不再叙述了。
二、USB设备固件程序要做些什么?
1、USB初始化
2、使能USB连接(在D+或D-线提供上拉),被主机检测。
3、接下来的工作我觉得几乎都是在中断中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