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下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有不足之处,望指教。
下面我只提及每个阶段所涉及到的利益相关方,关于利益相关方的利害关系分析以及如何寻求平衡之道有一个作者认为比较合理的方法论,会在后面的章节专门论述。
第一阶段:假想阶段
最开始的需求可能来自最前线的业务人员,也可能来自业务人员的管理者,这时他们会有一些模糊的想法,所以他们会向信息部门的任何角色,可能是部门经理,项目经理,软件开发人员,服务台,管理员,软件部署人员等来咨询。还有预算控制部门和财务部门,看是否有资金来做这件事情。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公司的总裁,通常他会决定这个假想的走向。当然前面所有的业务人员也可能不只涉及一个部门的业务人员的工作,可能需要多个部门的业务人员和管理者们一起推动这次生产率的提升。
第二阶段:需求开发阶段本阶段的前提是假想已经得到公司总裁的同意,至少可以开始一些实验性项目,或者已经批准这个项目的正式启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明确软件要为用户提供哪些虚拟且真实的服务,所以暂时抛开网络,硬件等因素,只围绕软件提供的虚拟服务进行讨论。软件服务最通常的做法就是把现实世界中的业务虚拟化,也称为自动化,信息化;当然有一些服务也是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的,纯粹是计算机世界里面才会有的。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