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首先通过手工敲指令的方式来发送和接受邮件。
一、准备实验环境
1.提前在126和sina上开设一个免费账号
我在126上注册了一个邮箱: emailtest3842@126.com
在新浪sina上注册了一个邮箱: emailtest3087@sina.com
现在的邮箱都有垃圾邮件防御,所以我们要主动同时开启126和sina的SMTP/POP3服务:
注意 :待会我们126的smtp登录密码就是你填写的授权码。
关闭电脑的防火墙。
2.准备一个Base64编码转换器
我这里是使用的网络上的Base64编码转换器。
链接:http://www1.tc711.com/tool/BASE64.htm
3.了解通信的大致流程
我们发送邮件的时候,在126上将邮件编写完毕,使用126的SMTP服务器
将邮件发出,而此时sina的SMTP服务器获取了该邮件。然后sina客户端
程序要取邮件,就要连接sina的POP3服务器去取邮件。
二、开始使用协议指令发送邮件
1.打开Windows系统的控制台:
然后使用telnet指令,连接126的smtp服务器:
注意,如果报错,可能是你没有开启telnet服务,开启方式:
回车之后进入Smtp服务指令窗口:
我们的账号密码都要通过Base64编码处理,所以我们就将用户名和密码编码一下:
密码同理。
我们先打招呼:
然后使用账号和密码登录:
然后我们进行邮件的发送:
注意,编辑邮件正文想要结束,直接输一个点“.”即可。
注:smtp的默认端口是25
状态码说明:
220 : 服务就绪
250 :请求邮件动作正确,完成(HELO,MAIL FROM,RCPT TO,QUIT 指令执行成功会返回此信息)
235 :认证通过
221 :正在处理
354 :开始发送数据,结束以 .(DATA指令执行成功会返回此信息)
500 :语法错误,命令不能识别
550 :命令不能执行,邮箱无效
552 :中断处理:用户超出文件空间
三、开始协议指令接收邮件
接下来我们去sina的服务器去取我们的邮件。
取邮件我们需要登录POP3服务器:
进入之后,输入账号密码可以查看邮件信息:
我们想查看最新的邮件(第三个),使用retr指令即可(retr 3):
可以看到里面有许多路由信息。
要删除邮件,使用dele指令:
这里的删除不是物理删除,而是标记删除。
注:pop3的默认端口是110
一、准备实验环境
1.提前在126和sina上开设一个免费账号
我在126上注册了一个邮箱: emailtest3842@126.com
在新浪sina上注册了一个邮箱: emailtest3087@sina.com
现在的邮箱都有垃圾邮件防御,所以我们要主动同时开启126和sina的SMTP/POP3服务:
注意 :待会我们126的smtp登录密码就是你填写的授权码。
关闭电脑的防火墙。
2.准备一个Base64编码转换器
我这里是使用的网络上的Base64编码转换器。
链接:http://www1.tc711.com/tool/BASE64.htm
3.了解通信的大致流程
我们发送邮件的时候,在126上将邮件编写完毕,使用126的SMTP服务器
将邮件发出,而此时sina的SMTP服务器获取了该邮件。然后sina客户端
程序要取邮件,就要连接sina的POP3服务器去取邮件。
二、开始使用协议指令发送邮件
1.打开Windows系统的控制台:
然后使用telnet指令,连接126的smtp服务器:
注意,如果报错,可能是你没有开启telnet服务,开启方式:
回车之后进入Smtp服务指令窗口:
我们的账号密码都要通过Base64编码处理,所以我们就将用户名和密码编码一下:
密码同理。
我们先打招呼:
然后使用账号和密码登录:
然后我们进行邮件的发送:
注意,编辑邮件正文想要结束,直接输一个点“.”即可。
注:smtp的默认端口是25
状态码说明:
220 : 服务就绪
250 :请求邮件动作正确,完成(HELO,MAIL FROM,RCPT TO,QUIT 指令执行成功会返回此信息)
235 :认证通过
221 :正在处理
354 :开始发送数据,结束以 .(DATA指令执行成功会返回此信息)
500 :语法错误,命令不能识别
550 :命令不能执行,邮箱无效
552 :中断处理:用户超出文件空间
三、开始协议指令接收邮件
接下来我们去sina的服务器去取我们的邮件。
取邮件我们需要登录POP3服务器:
进入之后,输入账号密码可以查看邮件信息:
我们想查看最新的邮件(第三个),使用retr指令即可(retr 3):
可以看到里面有许多路由信息。
要删除邮件,使用dele指令:
这里的删除不是物理删除,而是标记删除。
注:pop3的默认端口是110
至此,我们手工敲指令发送邮件就讲解完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log.youkuaiyun.com/acmman/article/details/69666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