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的内存管理,主要两方面:内存分配和内存回收。这两方面的工作都是由JVM自动完成。
Java程序运行起来后,在内存中的状态可以看成三种:
1. 可达状态:对象创建后,有一个以上的引用变量引用他。
2. 可恢复状态:如果程序中某个对象不再有任何的变量引用它,它将先进入可恢复状态,此时系统的垃圾回收机制准备回收该对象的所占用的内存。
回收之前,系统会调用finalize()方法进行资源清理,如果资源整理后重新让一个以上引用变量引用该对象,则整个对象会再次变为可达状态,否则进入不可达状态。
3.不可达状态,当对象的所有关联都被切断,且系统调用finalize()方法进行资源清理后依旧没有使该对象进入可达状态,则这个对象将永久性失去引用并且变成不可达状态,系统才会真正的去回收该对象所占用的资源。
JAVA对对象的四种引用
1.强引用:创建一个对象并把这个对象直接赋给一个变量,不管系统资源有多么紧张,强引用的对象都绝对不会被回收,即使以后不会再用到。
2.软饮用:通过SoftReference实现,内存非常紧张的时候会被回收。使用前要判断是否为null。
3.弱引用:通过WeakReference实现,不管内存是否够用,再系统回收的时候,必定会被回收。
4.虚引用:不能单独使用,主要用于追踪对象被垃圾回收的状态。通过PhantomReference类和引用队列ReferenceQueue类联合使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