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A 学习笔记(二)RSA
RSA 密钥生成的步骤
第一步 随机选择两个不相等的质数p和q
比如,选择61和53 (实际应用中,这两个质数越大,就越难破解。)
第二步 计算p和q的乘积n
n=61∗53=3233
n的长度就是密钥长度。3233写成二进制是110010100001,一共有12位,所以这个密钥就是12位。实际应用中,RSA密钥一般是1024位,重要场合则为2048位。
第三步 计算n的欧拉函数φ(n)
根据公式:φ(n)=(p−1)(q−1)
得到 φ(3233)=60∗52=3120
第四步,随机选择一个整数e,条件是1< e < φ(n),且e与φ(n) 互质。(在判断公钥是否可行时,e > φ(n)也没有问题 )见结尾老师的回答
e.g. 在1到3120之间,随机选择17。(实际应用中,常选择65537)
第五步,计算e对于φ(n)的模反元素d。
利用扩展欧几里得算法(The Extended Euclidean Algorithm)(Lecture 4)求得:
17−1mod 3120=2753
即 d = 2753
第六步,将n和e封装成公钥,n和d封装成私钥。
公钥 (n, e) 私钥 (n, d)故本例中,公钥 (3233, 17), 私钥(3233, 2753)
RSA 算法的可靠性
有无可能在已知n和e的情况下,推导出d ?
- ed≡1(modφ(n))。只有知道e和φ(n),才能算出d。
- φ(n)=(p−1)(q−1)。只有知道p和q,才能算出φ(n)。
- n=pq。只有将n因数分解,才能算出p和q。
结论:如果n可以被因数分解,d就可以算出,也就意味着私钥被破解。
加密和解密
(1)加密要用公钥 (n,e)
利用公钥 (n,e)加密信息m。m必须是整数(字符串可以取ascii值或unicode值),且m必须小于n。
所谓”加密”,就是算出下式的c:
me≡c (mod n)
假设 m = 65, 公钥是 (3233, 17),那么可以算出下面的等式:
6517≡2790 (mod 3233)
于是,c 等于 2790,即为公钥加密后的密文。
(2)解密要用私钥(n,d)
所谓解密,就是利用下式算出 m
cd≡m (mod n)
也就是说,c的d次方除以n的余数为m。现在,c等于2790,私钥是(3233, 2753),那么,可以得出:
27902753≡65 (mod 3233)
即原文 m 就是 65。
至此,”加密–解密”的整个过程全部完成。
补充
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不知道d,就没有办法从c求出m。而前面已经说过,要知道d就必须分解n,这是极难做到的,所以RSA算法保证了通信安全。
你可能会问,公钥(n,e) 只能加密小于n的整数m,那么如果要加密大于n的整数,该怎么办?有两种解决方法:
- 一种是把长信息分割成若干段短消息,每段分别加密;
- 另一种是先选择一种”对称性加密算法”(比如DES),用这种算法的密钥加密信息,再用RSA公钥加密DES密钥。
公钥对(n, e)里,e > φ(n) 并不代表这个公钥对(pair)就是无效的。 虽然定义里规定,0≤e≤φ(n)但是 e 可以表示为
e=kφ(n)+e′
其中
0≤e′≤φ(n)可以证明ed mod φ(n)=e′d mod φ(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