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fifo_alloc深度解析

本文深入探讨了Linux内核中的kfifo_alloc函数,解析其工作原理和使用场景,适用于理解内核级别的数据结构和驱动开发。同时,文章提到了相关技术如ioremap_nocache和shell命令的运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Linux kernel里面从来就不缺少简洁,优雅和高效的代码,只是我们缺少发现和品味的眼光。在Linux kernel里面,简洁并不表示代码使用神出鬼没的超然技巧,相反,它使用的不过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基础数据结构,但是kernel开发者能从基础的数据结构中,提炼出优美的特性。
kfifo就是这样的一类优美代码,它十分简洁,绝无多余的一行代码,却非常高效。关于kfifo信息如下:
本文分析的原代码版本:2.6.24.4
kfifo的定义文件:kernel/kfifo.c
kfifo的头文件:  include/linux/kfifo.h
1. kfifo概述
kfifo是内核里面的一个First In First Out数据结构,它采用环形循环队列的数据结构来实现;它提供一个无边界的字节流服务,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使用并行无锁编程技术,即当它用于只有一个入队线程和一个出队线程的场情时,两个线程可以并发操作,而不需要任何加锁行为,就可以保证kfifo的线程安全。
kfifo代码既然肩负着这么多特性,那我们先一敝它的代码:
view plaincopy to clipboardprint?
·········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
struct kfifo {   
    unsigned char *buffer;    /* the buffer holding the data */   
    unsigned int size;    /* the size of the allocated buffer */   
    unsigned int in;    /* data is added at offset (in % size) */   
    unsigned int out;    /* data is extracted from off. (out % size) */   
    spinlock_t *lock;    /* protects concurrent modifications */   
}; 
struct kfifo {
    unsigned char *buffer;    /* the buffer holding the data */
    unsigned int size;    /* the size of the allocated buffer */
    unsigned int in;    /* data is added at offset (in % size) */
    unsigned int out;    /* data is extracted from off. (out % size) */
    spinlock_t *lock;    /* protects concurrent modifications */
};
这是kfifo的数据结构,kfifo主要提供了两个操作,__kfifo_put(入队操作)和__kfifo_get(出队操作)。 它的各个数据成员如下:
buffer, 用于存放数据的缓存
size,      buffer空间的大小,在初化时,将它向上扩展成2的幂
lock,      如果使用不能保证任何时间最多只有一个读线程和写线程,需要使用该lock实施同步。
in, out,  和buffer一起构成一个循环队列。 in指向buffer中队头,而且out指向buffer中的队尾,它的结构如示图如下:
+--------------------------------------------------------------+
|           |<----------data---------->|                                    |
+--------------------------------------------------------------+
            ^                                       ^ 
             |                                        |
            in                                       out
当然,内核开发者使用了一种更好的技术处理了in, out和buffer的关系,我们将在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2. kfifo_alloc 分配kfifo内存和初始化工作
view plaincopy to clipboardprint?
·········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
struct kfifo *kfifo_alloc(unsigned int size, gfp_t gfp_mask, spinlock_t *lock)   
{   
    unsigned char *buffer;   
    struct kfifo *ret;   
 
    /*  
     * round up to the next power of 2, since our 'let the indices  
     * wrap' tachnique works only in this case.  
     */   
    if (size & (size - 1)) {   
        BUG_ON(size > 0x80000000);   
        size = roundup_pow_of_two(size);   
    }   
 
    buffer = kmalloc(size, gfp_mask);   
    if (!buffer)   
        return ERR_PTR(-ENOMEM);   
 
    ret = kfifo_init(buffer, size, gfp_mask, lock);   
 
    if (IS_ERR(ret))   
        kfree(buffer);   
 
    return ret;   
}  
struct kfifo *kfifo_alloc(unsigned int size, gfp_t gfp_mask, spinlock_t *lock)
{
    unsigned char *buffer;
    struct kfifo *ret;
    /*
     * round up to the next power of 2, since our 'let the indices
     * wrap' tachnique works only in this case.
     */
    if (size & (size - 1)) {
  
<think>嗯,用户问的是kfifo_in函数的作用,我需要先回忆一下相关的知识。kfifo是Linux内核中的一个数据结构,用来实现先进先出的队列。kfifo_in函数应该是用来将数据放入队列中的。不过具体的参数和用法可能需要注意。 首先,我得确认kfifo_in的具体功能。它是负责将数据从用户空间复制到内核空间的FIFO缓冲区里。参数可能包括指向kfifo结构的指针、要写入的数据地址以及数据长度。返回值可能是成功写入的字节数,特别是在缓冲区空间不足的情况下可能只写入部分数据。 然后要考虑用户可能的应用场景。这个函数常用于设备驱动或内核模块中,处理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比如,当硬件设备产生数据时,驱动可能用kfifo_in将数据暂存,再由其他部分读取处理。用户可能是在开发内核模块时遇到了相关问题,或者在学习Linux内核编程,需要了解这个函数的使用方法。 可能用户需要更详细的示例或者参数说明。比如,函数原型、头文件位置,或者并发情况下的安全性。不过用户的问题比较直接,主要是作用,所以先解释清楚基本功能,再举例子说明。同时需要提醒注意事项,比如在并发访问时是否需要加锁,以及确保缓冲区大小的正确性。 另外,可能用户对内核编程不太熟悉,所以需要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或者至少解释清楚术语。比如,解释什么是FIFO,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的区别,但用户的问题可能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所以点到为止即可。 最后,检查是否有错误,比如函数名称是否正确,参数顺序是否正确。比如,kfifo_in可能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带锁的,一个是不带的,或者不同的内核版本有不同的实现。需要确认这点,但一般来说,kfifo_in可能是指不带锁的,使用时需确保在安全上下文中调用,比如已经持有锁的情况。 总结下来,回答应该包括函数的作用,参数说明,返回值,使用场景,例子,以及注意事项。这样用户能全面了解kfifo_in的功能和使用方法。</think>`kfifo_in` 是 Linux 内核中用于操作 **kfifo(内核 FIFO 缓冲区)** 的一个核心函数,其主要作用是将数据**从用户空间或内核空间写入到 FIFO 队列的尾部**。以下是详细介绍: --- ### **功能描述** - **写入数据**:将指定长度的数据(源地址 `from`)复制到 kfifo 缓冲区中,遵循先进先出(FIFO)的规则。 - **自动处理缓冲区边界**:内部实现会处理环状缓冲区的回绕(wrap-around),用户无需手动管理。 - **返回实际写入长度**:若缓冲区剩余空间不足,会尽可能写入部分数据,并返回实际写入的字节数。 --- ### **函数原型** ```c unsigned int kfifo_in(struct kfifo *fifo, const void *from, unsigned int len); ``` - **参数**: - `fifo`:指向 `struct kfifo` 的指针(需已初始化)。 - `from`:数据源地址(可以是用户空间或内核空间指针)。 - `len`:希望写入的数据长度。 - **返回值**:实际成功写入的字节数(可能小于 `len`)。 --- ### **典型使用场景** 1. **设备驱动**:当硬件设备产生数据时,驱动通过 `kfifo_in` 将数据暂存到缓冲区。 2. **生产者-消费者模型**:生产者线程将数据推入队列,消费者线程通过 `kfifo_out` 读取。 3. **网络或串口通信**:临时缓存接收到的数据包,避免数据丢失。 --- ### **示例代码** ```c // 1. 定义并初始化一个 kfifo(假设容量为 4096 字节) struct kfifo my_fifo; int ret = kfifo_alloc(&my_fifo, 4096, GFP_KERNEL); // 2. 写入数据(假设 src 是数据源) char src[] = "Hello, kfifo!"; unsigned int written = kfifo_in(&my_fifo, src, sizeof(src)); // written 为实际写入的字节数(若空间足够,应等于 sizeof(src)) ``` --- ### **注意事项** 1. **并发安全**:若在多个线程/中断上下文中使用,需通过锁(如自旋锁)保护 `kfifo` 操作。 2. **缓冲区容量**:写入前可通过 `kfifo_avail()` 检查剩余空间,避免数据覆盖。 3. **内存管理**:使用 `kfifo_alloc()` 初始化后,需在模块退出时调用 `kfifo_free()` 释放资源。 --- ### **关联函数** - `kfifo_out()`:从 FIFO 头部读取数据。 - `kfifo_size()`:获取缓冲区总容量。 - `kfifo_len()`:获取当前已用空间。 通过合理使用 `kfifo_in`,可以实现高效、安全的内核级数据缓冲。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