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地址与硬件地址

本文详细解释了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IP地址为逻辑地址,由软件实现,用于网络层及以上;硬件地址为物理地址,由硬件实现,用于数据链路层及物理层。并举例说明了数据在发送与接收过程中的地址转换。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原文:https://blog.youkuaiyun.com/cainv89/article/details/50664783

IP地址与硬件地址

1. 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

1.1 IP地址
  • IP地址是一种逻辑地址。
  • IP地址称为逻辑地址,是因为IP地址是用软件实现的。
  • IP地址是网络层及其以上各层(包括运输层、应用层等)使用的地址。
  • IP地址放在IP数据报的首部。
1.2 硬件地址
  • 硬件地址是一种物理地址。
  • 硬件地址称为物理地址,是因为硬件地址是用硬件实现的。
  • 硬件地址是数据链里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
  • 硬件地址放在MAC帧的首部。

2. 数据中的IP地址与硬件地址

2.1 发送数据
  • 在发送数据时,数据从高层下到低层,然后才到通信链路上传输。
  • 使用IP地址的IP数据报一旦交给了数据链路层,就被封装成MAC帧了。
  • MAC帧在传送时使用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是硬件地址,这两个硬件地址都写在MAC帧的首部。
  • 当IP数据报放入到数据链路层的MAC帧中以后,整个IP数据报就成了MAC帧的数据部分,因而在数据链路层看不见IP数据报的IP地址。
    这里写图片描述
2.2 接收数据
  • 在接收数据时,数据从低层上到高层。
  • 连接在通信链路上的设备(主机或路由器)在接收MAC帧时,其根据是MAC帧首部的硬件地址。
  • 在数据链路层看不见隐藏在MAC帧的数据中的IP地址。
  • 只有在剥去MAC帧的首部和尾部后,把MAC帧的数据部分上交给网络层后,网络层才能在IP数据报的首部中找到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
2.3 具体例子
  • 例子:三个局域网用两个路由器R1和R2互连起来,现在主机H1要和主机H2通信。
  • 主机H1的IP地址是IP1,硬件地址是HA1。
  • 主机H2的IP地址是IP2,硬件地址是HA2。
  • 路由器R1由于同时连接到两个局域网上,因此它有两个硬件地址HA3和HA4。
  • 路由器R2由于同时连接到两个局域网上,因此它有两个硬件地址HA5和HA6。
    这里写图片描述
  • 通信的路径是:H1->经过R1转发->再经过R2转发->H2。
    这里写图片描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