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流行的Java面试题之一就是:什么是不可变对象(immutable object),不可变对象有什么好处,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或者更具体一些,Java的String类为什么要设成immutable类型?
不可变对象,顾名思义就是创建后不可以改变的对象,典型的例子就是Java中的String类,
String s = "ABC"; s.toLowerCase();
.toLowerCase()并没有改变“ABC”的值,而是创建了一个新的String类”abc”,然后将新的实例的指向变量s。
相对于可变对象,不可变对象有很多优势。
- 1)不可变对象可以提高String Pool的效率和安全性。如果你知道一个对象是不可变的,那么需要拷贝这个对象的内容时,就不用复制它的本身而只是复制它的地址,复制地址(通常一个指针的大小)需要很小的内存效率也很高。对于同时引用这个“ABC”的其他变量也不会造成影响。
- 2)不可变对象对于多线程是安全的,因为在多线程同时进行的情况下,一个可变对象的值很可能被其他进程改变,这样会造成不可预期的结果,而使用不可变对象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当然也有其他方面原因,但是最Java把String设成immutable最大的原因应该就是效率和安全的。
String和StringBuffer都是final类,他们生成的对象在堆中都是不可变的,在他们内部都是靠属性char数组实现的,
那为什么StringBuffer可以在对象中追加字符串呢?呵呵,因为String中的char数组是finall的,也就是常量,是不可改变 的,而StringBuffer继承自抽象类AbstractStringBuilder,他的内部实现靠他的父类完 成,AbstractStringBuilder内的char数组是变量,可以用append追加
StringBuffer和StringBuilder都实现了AbstractStringBuilder抽象类,此抽象类实现Appendable接口因此可追加
(在JDK 6.0 API中StringBuilder和Stringbuff写着都继承自Object 而且在他的API中找不到AbstractStringBuilder类)
首先,必须强调一点:String Pool不是在堆区,也不是在栈区,而是存在于方法区(Method Area)
解析:
String Pool是常量池(Constant
我们知道,常量就是不可以再改变的值,给它建一个池子很明显是为了加快程序运行的速度;在一个程序中,常量和变量是相对存在的;变量因为可变性所以一般存在于栈中,而常量去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被存在在常量池中。
常量池(constant pool)指的是在编译期被确定,并被保存在已编译的.class文件中的一些数据。--- (很明显在方法区)
它包括了关于类、方法、接口等中的常量,也包括字符串常量(这个就是Sring Pool啦)。
在编译好的class文件中,有个区域称为Constant Pool,它是一个由数组组成的表,类型为cp_info constant_pool[],用来存储程序中使用的各种常量,包括Class/String/Integer等各种基本Java数据类型。
=======
上面这些,简单理解:一个Class类,它里面有常量的存在,比如 int a=10;String b="123450";它们在JVM看来就是常量(当然在方法中可能被修改啦),在Class被加载时,JVM特意都把它放在一个数组中维护起来,并且把该数组放在方法区中,起名叫常量池。
常量池存在于方法区,它包含各种类型的常量(8个基本数据类型,包装类型等)
我们把常量池中的String Pool中的常量作为对象来看待 --- 因为String就是对象,String类型的常量自然也是对象啦!
比如:
String str1 = new String("Hello");
它创建了2个对象,一个是堆中的String对象,一个是String Pool中的String对象。
要理解Java中String的运作方式,必须明确一点:String是一个非可变类(immutable)。什么是非可变类呢?简单说来,非可变类的实例是不能被修改的,每个实例中包含的信息都必须在该实例创建的时候就提供出来,并且在对象的整个生存周期内固定不变。Java为什么要把String设计为非可变类呢?你可以问问 james Gosling :)。但是非可变类确实有着自身的优势,如状态单一,对象简单,便于维护。其次,该类对象对象本质上是线程安全的,不要求同步。此外用户可以共享非可变对象,甚至可以共享它们的内部信息。(详见 《Effective java》item 13)。String类在java中被大量运用,甚至在class文件中都有其身影,因此将其设计为简单轻便的非可变类是比较合适的。
一、创建。
-
String
str1 = new String("abc"); -
Stirng
str2 = "abc";
里面的,除非程序调用 String的intern方法。看下面的例子:
-
String
str1 = new String("abc"); //jvm 在堆上创建一个String对象 -
-
//jvm 在strings pool中找不到值为“abc”的字符串,因此 -
//在堆上创建一个String对象,并将该对象的引用加入至strings pool中 -
//此时堆上有两个String对象 -
Stirng
str2 = "abc"; -
-
if(str1 == str2){ -
System.out.println("str1 == str2"); -
}else{ -
System.out.println("str1 != str2"); -
} -
//打印结果是 str1 != str2,因为它们是堆上两个不同的对象 -
-
String str3 = "abc"; -
//此时,jvm发现String Pool中已有“abc”对象了,因为“abc”equals “abc” -
//因此直接返回str2指向的对象给str3,也就是说str2和str3是指向同一个对象的引用 -
if(str2 == str3){ -
System.out.println("str2 == str3"); -
}else{ -
System.out.println("str2 != str3"); -
} -
//打印结果为 str2 == str3
-
String
str1 = new String("abc"); //jvm 在堆上创建一个String对象 -
-
str1
= str1.intern(); -
//程序显式将str1放到String
Pool中,intern运行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查看String Pool
-
//有没“abc”对象的引用,没有,则在堆中新建一个对象,然后将新对象的引用加入至
-
//String
Pool中。执行完该语句后,str1原来指向的String对象已经成为垃圾对象了,随时会
-
//被GC收集。
-
-
//此时,jvm发现String
Pool中已有“abc”对象了,因为“abc”equals
“abc” -
//因此直接返回str1指向的对象给str2,也就是说str2和str1引用着同一个对象,
-
//此时,堆上的有效对象只有一个。
-
Stirng
str2 = "abc"; -
-
if(str1 == str2){ -
System.out.println("str1 == str2"); -
}else{ -
System.out.println("str1 != str2"); -
} -
//打印结果是 str1 == str2 -
二、串接(Concatenation)。
三、String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