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多协议的用法有两种,一种是同一个服务支持多种协议,一种是不同的服务使用不同的协议。首先来看“同一服务支持多种协议”的用法
一、同一服务支持多种协议
(1) 修改提供者配置文件
在提供者中要首先声明新添加的协议,然后在服务<dubbo:service/>标签中再增加该新的协议。若不指定,默认为dubbo协议
这里需要理解这个服务暴露协议的意义。其是指出,消费者若要连接当前的服务,就需要通过这里指定的协议及端口号进行访问。这里的端口号可以是任意的,不一定非要使用默认的端口号(Dubbo默认为20880,rmi默认为1099)。这里指定的协议名称及端口号,在当前服务注册到注册中心时会一并写入到服务映射表中。当消费者根据服务名称查找到相应主机时,其同时会查询出消费此服务的协议、端口号等信息。其底层就是一个Socket编程,通过主机名与端口号进行连接
(2)修改消费者配置文件
在消费者引用服务时要指出所要使用的协议
(3)应用场景
“同一服务支持多种协议”的应用场景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其使用场景逐渐发生了变化,例如,由原来的消费者数量多于提供者数量,变为了消费者数量与提供者数量差不多了,并且原来系统不用传输文件,现在的系统需要传输文件了。此时就将将原来默认的dubbo协议更换为rmi协议。目的是为了兼容老工程,扩展新功能。
二、不同服务使用不同协议
(1)应用场景
同一个系统中不同的业务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它们的传输协议就应该根据它们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协议。
例如对于前面使用服务分组实现的“微信支付”与“支付宝支付”,就可以针对不同的支付方式,使用不同的协议
(2) 修改提供者配置文件
在使用<dubbo:service/>暴露服务时通过protocal属性指定所要使用的服务协议
(3) 修改消费者配置文件
消费者端通过<dubbo:reference/>引用服务时通过添加protocal属性指定要使用的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