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已经过去1/4,大家的愿望都实现了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的没有。
good
基本每两周约朋友吃饭叙旧,聊聊人生、喜怒哀乐。
今年终于把股票账号开了,作为新韭菜入场,开户其实很简单的事儿,App就能直接办理。
公众号写了5篇文章,微信的赞赏功能也开通了,竟然有了打赏,喜上眉梢,谢谢各位祖宗、大爷美女的厚爱。
bad
每天手机使用最多1.5个小时,没实现。
《网易一千零一夜.互联网产品项目管理实战》、《穷查理宝典》、《高性能Mysql》,没读完。
每周至少三次的跑步,没实现。
这两天想到人如果分为三层,大概可以分为执行层、业务层、商业模式。
第一层:执行层。
单纯的执行层,按照领导者提出的需求和目标,进入指定的角色,(比如技术、产品、行政等角色)。追求着优秀员工,优秀劳模的称号,为这个壳奋斗一辈子,大部分人的宿命。
这也是组织希望的,毕竟所有的活儿都要靠基层去实现,如果都想着当老板,那谁干活?
国家和组织在学校里面教的就是找到一份好工作,拿到一份高收入,好好打工,要感恩,要对得起公司。
第二层:业务层
一个点优化的再牛逼,如果这个点在流程中无足轻重,那他对于业务的价值来说,零价值。就如技术,创业刚起步的时候,不需要大牛,有了你反而是最大的成本。
在业务的不断试错过程中,技术如果能跳出既有有角色,就拿外卖领域举例,关注客户的来源,渠道,转化,风控、资金成本,商家、外卖小哥、送单耗时、单个客户贡献利润度等。
吃透业务,熟悉业务的来龙去脉,就一定能够在公司做到一方诸侯,因为没有人能比他更懂业务,他也最有实力帮助老板一起成功。
所以我觉得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做好手头的事情,公司的技术架构,系统架构,业务架构,我们都需要去学习、探索。掌握流程,才能优化流程。
不仅要掌握既有公司的业务架构,也要关注其他行业的,外卖、打车、淘宝、京东等等。站在业务的角度考虑问题,为业务赋能。
第三层:商业模式
第二层还是站在打工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满足于公司业务的既有范畴,如果碰到行业风险,随时有可能跟着公司翻船。
需要站在比业务更高的角度,商业模式层面。毕竟所有的商业行为都是为了赚钱,你具备了整合资源,放大事物的能力,那能抓住任意一个行业的机会。
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剥大葱。以上纯粹是我这没见过世面的人瞎意淫,我也只是万万千千执行层中的一个小蚂蚁而已。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沐于清明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