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m Donkey看到倔倔死磕Javascript之放大镜 写的不错,思路很清晰。另外的收获是发现了js的Image对象,他是这么用的:
function getImageSize(imageEl) {
var i = new Image();
i.src = imageEl.src;
return new Array(i.width, i.height);
}
他利用这个函数取得imageEl的width和height。真的很新奇,以前居然不知道js还有Image对象,前几天曾见过ECMAScript 5 在Gecko 1.9.1添加的native JSON对象看来真是生有涯,而学无涯啊。
Image对象在JavaScript 1.1 (i.e. since Netscape Navigator 3.0)引入,我们通过浏览器看到的图像都是通过一个数组显示出来的,这个数组成为
images
,他是document对象的一个属性。网页中的图像均会被自动看作图像对象,并依顺序,分别表示为
document.images[0],document.images[1]… 另外我们可通过给图像一个name属性来访问,如:
<img src="img.gif" name="myImage" width=100 height=100>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document.myImage 或者document.image["myImage]来访这个对象。
image对象现在一般常用来预加载一些图片,先将其装入 DOM,等到需要的时候,直接调用,省掉等待的时间,直接显示出来。JavaScript 里的 Image 对象可以很好的实现这一需求,在 FF 下通过 alert(img对象) 可以看到“object HTMLImageElement“内容,Image 对象可以直接利用 append 添加到 body 里面去,调用十分方便。
图像对象:
建立图像对象:
格式:图像对象名称=new Image([宽度],[高度])
图像对象的属性:
border complete height hspace lowsrc name src vspace width图像对象的事件:
onabort onerror onkeydown onkeypress onkeyup onload需要注意的是:src 属性一定要写到 onload 的后面,否则程序在 IE 中会出错。
参考代码:
var img=new Image();
img.οnlοad=function(){alert("img is loaded")};
img.οnerrοr=function(){alert("error!")};
img.src="http://www.abaonet.com/img.gif";
function show(){alert("body is loaded");};
window.οnlοad=show;
运行上面的代码后,在不同的浏览器中进行测试,发现 IE 和 FF 是有区别的,在 FF 中,img 对象的加载包含在 body 的加载过程中,既是 img 加载完之后,body 才算是加载完毕,触发 window.onload 事件。
在 IE 中,img 对象的加载是不包含在 body 的加载过程之中的,body 加载完毕,window.onload 事件触发时,img 对象可能还未加载结束,img.onload 事件会在 window.onload 之后触发。
其他参考文章
1/ VOODOO’S INTRODUCTION TO JAVASCRIPT
2/ Image Ob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