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有时候我们在调用后台接口的时候,会请求两次,如下图的
其实第一次发送的就是preflight request(预检请求),那么这篇文章将讲一下,为什么要发预检请求,什么时候会发预检请求,预检请求都做了什么
一. 为什么要发预检请求
我们都知道浏览器的同源策略,就是出于安全考虑,浏览器会限制从脚本发起的跨域HTTP请求,像XMLHttpRequest和Fetch都遵循同源策略。
浏览器限制跨域请求一般有两种方式:
1. 浏览器限制发起跨域请求
2. 跨域请求可以正常发起,但是返回的结果被浏览器拦截了
一般浏览器都是第二种方式限制跨域请求,那就是说请求已到达服务器,并有可能对数据库里的数据进行了操作,但是返回的结果被浏览器拦截了,那么我们就获取不到返回结果,这是一次失败的请求,但是可能对数据库里的数据产生了影响。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规范要求,对这种可能对服务器数据产生副作用的HTTP请求方法,浏览器必须先使用OPTIONS
方法发起一个预检请求,从而获知服务器是否允许该跨域请求:如果允许,就发送带数据的真实请求;如果不允许,则阻止发送带数据的真实请求。
二. 什么时候发预检请求
HTTP请求包括: 简单请求 和 需预检的请求
1. 简单请求
简单请求不会触发CORS预检请求,“简属于
单请求”术语并不属于Fetch(其中定义了CORS)规范。
若满足所有下述条件,则该请求可视为“简单请求”:
- 使用下列方法之一:
- GET
- HEAD
- POST
- Content-Type
: (仅当POST方法的Content-Type值等于下列之一才算做简单需求)
- text/plain
- multipart/form-data
-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注意: WebKit Nightly 和 Safari Technology Preview 为Accept
, Accept-Language
, 和 Content-Language
首部字段的值添加了额外的限制。如果这些首部字段的值是“非标准”的,WebKit/Safari 就不会将这些请求视为“简单请求”。WebKit/Safari 并没有在文档中列出哪些值是“非标准”的,不过我们可以在这里找到相关讨论:Require preflight for non-standard CORS-safelisted request headers Accept, Accept-Language,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