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 之 inode 浅析

本文通过朋友遇到的问题,分析了Linux df命令显示的inode信息,探讨了inode在文件系统中的作用,主要关注如何解释inode使用率高及对系统的影响。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问题描述

今天有朋友给了我他管理的一个数据库的df -m的结果给我,情况如下:



然后问:

 /dev/u01lv     20480.00    468.41   98%   117340    42% /u01
free 468M?
为什么剩42%


2.问题分析

df =  Reports information about space on file systems(描述文件系统空间信息)

对df -m 的每一个属性值的意思如下:

Filesystem = filesystem name

MB blocks = 单位 是 Mb

Free =  还未使用的空间

%Used = 这个文件系统已经使用了的空间

%Iused = inode-used 文件系统内的已经用完了的inode比率

Mounted on  = 挂载点


其中,%Used 和 % Iused 代表的意义完全不同。

这里粗略的解释一下 inode :

inode类似于索引,它存在于文件系统的最前面那几个K里面,当然也是占用空间大小的。

如果inode的使用率——%iused = 100 ,那么此文件系统就不能再扩充。

也就是说:文件系统扩充的上限是  %iused = 100%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