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社会》第22章 表达

探讨了语言智能如何在对话中快速处理信息,通过预测听众思维并调整表达方式以确保沟通流畅,同时揭示了语言简化对思维重构的影响。

1、代原体和多忆体
2、独原体
3、去专门化
4、学习与教学
5、推理
6、表达
7、原因与从句

“ 预期”是什么意思?在对话的每个阶段中,对话双方都已经卷入了各种关注和欲望。在这些东西构成的背景中,每个新词、新描述或者新表达,无论意义有多模糊,都会融入与它最匹配的短时记忆中。我们为什么能这么快进行分配,而不会等到所有模糊的意义都理清呢?这是一个实际操作层面的问题。我们的语言智能组必须尽快处理每个短语,这样才能运用全部能力取应对后面发生的事。如果对话中出现了某种事物无法和之前的任何事匹配,听众就要启动新的记忆单元。这会把程序拖慢,因为它会消耗我们有限的短时记忆资源,让后来的匹配变得更困难。如果听众无法迅速进行适当的分配,那么对话就会变得不连贯,沟通就会被中断。
口才好的说话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会让每个新的表达都和听众思维中已经激活的结构很容易地联系起来,否则听众必定会抱怨语言不清楚。说话者还可以指明哪个主体还没有提到过,这可以让听众不必为了去做不存在的匹配而纠结。我们用“顺便说一句”这类的表达来告诉听众不要把下面即将听到的对话与当前已经激活的任何代原体联系起来。要做到这一点,说话者必须对听众的思维中正在发生什么有所预期。下面的这部分就会描述一种做这件事的方式,就是通过把说话者自己的思维作为模板,并假定听众会产生相似的思维。
要谈话,你必须利用一大堆智能组在另一个人的思维中建立新的结构。但你怎么知道要说什么才能影响另一个人的智能组呢?
换句话说,无论你“想”说的内容在你说之前是否真的存在,你的语言智能组都有可能重新构想已经存在的内容或者创造一些新的、和你之前向说的内容完全不一样的内容。每当你试图用语言表达任何复杂的思维状态,你就会被迫过度简化,这样做有失也有得。失的方面在于,没有一种对思维状态的语言描述是完善的,总是会失掉一些细微差异。而得的方面在于,当你被迫把本质与偶然分离时,你得到了重新构想的机会。举例而言,当你卡在一个问题上时,可能会“自言自语”说一些如“现在,我们来看看,我其实真的想完成.....”这样的话。然后,由于你的语言智能组对于其他智能组的真实状态几乎什么也不知道,它只能靠建构关于它们的理论来回答这些问题,而这可能会让你的思维状态变得更简单、更清晰,并且更适合解决问题。
这是因为一旦我们可以用成串的词语来表达事物,那么就有可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利用语言来改变和重新安排我们智能组中发生的事。当然,我们永远也不会意识到自己在这么做。相反,我们会把这种活动称位改述或者改变重点,就好像我们并不是在改变自己试图描述的内容。
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一个人的头脑向另一个人的头脑传送由语法策略产生的词语串,而每个人都可以理解其他人说出的最成功的陈述。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文化,也就是我们的社会通过历史积累的概念宝藏。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