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指针Smart Pointer
智能指针的原理及实现
当类中有指针成员时,一般有两种方式来管理指针成员:一是采用值型的方式管理,每个类对象都保留一份指针指向的对象的拷贝;
另一种更优雅的方式是使用智能指针,从而实现指针指向的对象的共享。
智能指针(smart pointer)的一种通用实现技术是使用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智能指针类将一个计数器与类指向的对象相关联
,引用计数跟踪该类有多少个对象共享同一指针。
每次创建类的新对象时,初始化指针并将引用计数置为1;当对象作为另一对象的副本而创建时,拷贝构造函数拷贝指针并增加与之相
应的引用计数;对一个对象进行赋值时,赋值操作符减少左操作数所指对象的引用计数(如果引用计数为减至0,则删除对象),并增
加右操作数所指对象的引用计数;调用析构函数时,析构函数减少引用计数(如果引用计数减至0,则删除基础对象)。
std::auto_ptr:这样的一个类来自标准库。它是为解决资源所有权问题设计的,但是缺少对引用数和数组的支持。并且,
std::auto_ptr在被复制的时候会传输所有权。在大多数情况下,你需要更多的和/或者是不同的功能。这时就需要加入smart_ptr类。
smart_ptr 类
在Boost中的智能指针有:
。scoped_ptr,用于处理单个对象的唯一所有权;与std::auto_ptr不同的是,scoped_ptr可以被复制。
。scoped_array,与scoped_ptr类似,但是用来处理数组的
。shared_ptr,允许共享对象所有权
。shared_array,允许共享数组所有权
shared_ptr是一种智能指针(smart pointer)
shared_ptr的作用有如同指针,但会记录有多少个shared_ptrs共同指向一个对象。这便是所谓的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ing)。
一旦最后一个这样的指针被销毁,也就是一旦某个对象的引用计数变为0,这个对象会被自动删除。这在非环形数据结构中防止资源泄
露很有帮助。
auto_ptr由于它的破坏性复制语义,无法满足标准容器对元素的要求,因而不能放在标准容器中;如果我们希望当容器析构时能自动
把它容纳的指针元素所指的对象删除时,通常采用一些间接的方式来实现,显得比较繁琐。boost库中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智能指针
shared_ptr,它解决了在多个指针间共享对象所有权的问题,同时也满足容器对元素的要求,因而可以安全地放入容器中。
shared_ptr最初实现于Boost库中,后来被C++标准委员会收录于TR1技术报告中,成为C++0x的一部分。
//==========================================================
命名空间(namespace)是一种描述逻辑分组的机制,可以将按某些标准在逻辑上属于同一个任务中的所有类声明放在同一个命名空间中。标准C++库(不包括标准C库)中所包含的所有内容(包括常量、变量、结构、类和函数等)都被定义在命名空 间std(standard标准)中了。
定义命名空间
有两种形式的命名空间——有名的和无名的。
命名空间的定义格式为:(取自C++标准文档)
--------------------------------------------------
有名的命名空间:
namespace 命名空间名 {
声明序列可选
}
无名的命名空间:
namespace {
声明序列可选
}
-------------------------------------------------
命名空间的成员,是在命名空间定义中的花括号内声明了名称。可以在命名空间的定义内,定义命名空间 的成员(内部定义)。也可以只在命名空间的定义内声明成员,而在命名空间的定义之外,定义命名空间的成员(外部定义)。
命名空间成员的外部定义的格式为:
命名空间名::成员名 ……
例如:
// out.h
namespace Outer { // 命名空间Outer的定义
int i; // 命名空间Outer的成员i的内部定义
namespace Inner { // 子命名空间Inner的内部定义
void f() { i++; } // 命名空间Inner的成员f()的内部定义,其中的i为Outer::i
int i;
void g() { i++; } // 命名空间Inner的成员g()的内部定义,其中的i为Inner::i
void h(); // 命名空间Inner的成员h()的声明
}
void f(); // 命名空间Outer的成员f()的声明
// namespace Inner2; // 错误,不能声明子命名空间
}
void Outer::f() {i--;} // 命名空间Outer的成员f()的外部定义
void Outer::Inner::h() {i--;} // 命名空间Inner的成员h()的外部定义
// namespace Outer::Inner2 {} // 错误,不能在外部定义子命名空间
-------------------------------------------------
命名空间是开放的,即可以随时把新的成员名称加入到已有的命 名空间之中去。方法是,多次声明和 定义同一命名空间,每次添加自己的新成员和名称。例如:
namespace A {
int i;
void f();
} // 现在A有成员i和f()
namespace A {
int j;
void g();
} // 现在A有成员i、f()、j和g()
还可以用多种方法,来组合现有的命名空间,让它们为我所用。例如:
namespace My_lib {
using namespace His_string;
using namespace Her_vector;
using Your_list::List;
void my_f(String &, List &);
}
……
using namespace My_lib;
-------------------------------------------------
使用命名空间
作用域解析运算符(::)
对命名空间中成员的引用,需要使用命名空间的作用域解析运算符::。例如:
// out1.cpp
#include "out.h"
#include <iostream>
int main ( ) {
Outer::i = 0;
Outer::f(); // Outer::i = -1;
Outer::Inner::f(); // Outer::i = 0;
Outer::Inner::i = 0;
Outer::Inner::g(); // Inner::i = 1;
Outer::Inner::h(); // Inner::i = 0;
std::cout << "Hello, World!" << std::endl;
std::cout << "Outer::i = " << Outer::i << ", Inner::i = " << Outer::Inner::i << std::endl;
}
-------------------------------------------------
using指令(using namespace)
为了省去每次调用Inner成员和标准库的函数和对象时,都要添加Outer::Inner::和 sta::的麻烦,可以使用标准C++的using编译指令来简化对命名空间中的名称的使用。格式为:
using namespace 命名空间名[::命名空间名……];
在这条语句之后,就可以直接使用该命名空间中的标识符,而不必写前面的命名空间定位部分。因为 using指令,使所指定的整个命名空间中的所有成员都直接可用。例如:
// out2.cpp
#include "out.h"
#include <iostream>
// using namespace Outer; // 编译错误,因为变量i和函数f()有名称冲突
using namespace Outer::Inner;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 {
Outer::i = 0;
Outer::f(); // Outer::i = -1;
f(); // Inner::f(),Outer::i = 0;
i = 0; // Inner::i
g(); // Inner::g(),Inner::i = 1;
h(); // Inner::h(),Inner::i = 0;
cout << "Hello, World!" << endl;
cout << "Outer::i = " << Outer::i << ", Inner::i = " << i << endl;
}
//==========================================================
static_cast
dynic_cast
const_cast
reinterpret_cast
//==========================================================
// C++ new用法 两种
T*p = new T; // 指针 = new 值;
T*p = new T(5);
T*p = new T[5];
T*p = new T[5](6);
T*p1;
T*p = new (p1) T(5);// 指针 = new (已存在指针) 值;
也可直接用
new (p1) T(5);
p1 和p 地址一样
new操作: 申请内存空间 调用构造函数 返回内存地址
放置式new 调用构造函数 返回内存地址
//========================================================
计算机组成原理→DOS命令→汇编语言→C语言(不包括C++)、代码书写规范→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正则表达式→其它语言(包括C++)、架构……
对学习编程者的忠告: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书看千行不如手敲一行!
手敲千行不如单步一行!
单步源代码千行不如单步对应汇编一行!
VC调试时按Alt+8、Alt+7、Alt+6和Alt+5,打开汇编窗口、堆栈窗口、内存窗口和寄存器窗口看每句C对应的汇编、单步执行并观察相应堆栈、内存和寄存器变化,这样过一遍不就啥都明白了吗。
对VC来说,所谓‘调试时’就是编译连接通过以后,按F10或F11键单步执行一步以后的时候,或者在某行按F9设了断点后按F5执行停在该断点处的时候。
//========================================================
不定参数
va_list args;
va_start(args,item);//item 一定要是“...”之前的那个参数
CCMenuItem *i = va_arg(args, CCMenuItem*);
va_end(args);
智能指针Smart Pointer
智能指针的原理及实现
当类中有指针成员时,一般有两种方式来管理指针成员:一是采用值型的方式管理,每个类对象都保留一份指针指向的对象的拷贝;
另一种更优雅的方式是使用智能指针,从而实现指针指向的对象的共享。
智能指针(smart pointer)的一种通用实现技术是使用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智能指针类将一个计数器与类指向的对象相关联
,引用计数跟踪该类有多少个对象共享同一指针。
每次创建类的新对象时,初始化指针并将引用计数置为1;当对象作为另一对象的副本而创建时,拷贝构造函数拷贝指针并增加与之相
应的引用计数;对一个对象进行赋值时,赋值操作符减少左操作数所指对象的引用计数(如果引用计数为减至0,则删除对象),并增
加右操作数所指对象的引用计数;调用析构函数时,析构函数减少引用计数(如果引用计数减至0,则删除基础对象)。
std::auto_ptr:这样的一个类来自标准库。它是为解决资源所有权问题设计的,但是缺少对引用数和数组的支持。并且,
std::auto_ptr在被复制的时候会传输所有权。在大多数情况下,你需要更多的和/或者是不同的功能。这时就需要加入smart_ptr类。
smart_ptr 类
在Boost中的智能指针有:
。scoped_ptr,用于处理单个对象的唯一所有权;与std::auto_ptr不同的是,scoped_ptr可以被复制。
。scoped_array,与scoped_ptr类似,但是用来处理数组的
。shared_ptr,允许共享对象所有权
。shared_array,允许共享数组所有权
shared_ptr是一种智能指针(smart pointer)
shared_ptr的作用有如同指针,但会记录有多少个shared_ptrs共同指向一个对象。这便是所谓的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ing)。
一旦最后一个这样的指针被销毁,也就是一旦某个对象的引用计数变为0,这个对象会被自动删除。这在非环形数据结构中防止资源泄
露很有帮助。
auto_ptr由于它的破坏性复制语义,无法满足标准容器对元素的要求,因而不能放在标准容器中;如果我们希望当容器析构时能自动
把它容纳的指针元素所指的对象删除时,通常采用一些间接的方式来实现,显得比较繁琐。boost库中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智能指针
shared_ptr,它解决了在多个指针间共享对象所有权的问题,同时也满足容器对元素的要求,因而可以安全地放入容器中。
shared_ptr最初实现于Boost库中,后来被C++标准委员会收录于TR1技术报告中,成为C++0x的一部分。
//==========================================================
命名空间(namespace)是一种描述逻辑分组的机制,可以将按某些标准在逻辑上属于同一个任务中的所有类声明放在同一个命名空间中。标准C++库(不包括标准C库)中所包含的所有内容(包括常量、变量、结构、类和函数等)都被定义在命名空 间std(standard标准)中了。
定义命名空间
有两种形式的命名空间——有名的和无名的。
命名空间的定义格式为:(取自C++标准文档)
--------------------------------------------------
有名的命名空间:
namespace 命名空间名 {
声明序列可选
}
无名的命名空间:
namespace {
声明序列可选
}
-------------------------------------------------
命名空间的成员,是在命名空间定义中的花括号内声明了名称。可以在命名空间的定义内,定义命名空间 的成员(内部定义)。也可以只在命名空间的定义内声明成员,而在命名空间的定义之外,定义命名空间的成员(外部定义)。
命名空间成员的外部定义的格式为:
命名空间名::成员名 ……
例如:
// out.h
namespace Outer { // 命名空间Outer的定义
int i; // 命名空间Outer的成员i的内部定义
namespace Inner { // 子命名空间Inner的内部定义
void f() { i++; } // 命名空间Inner的成员f()的内部定义,其中的i为Outer::i
int i;
void g() { i++; } // 命名空间Inner的成员g()的内部定义,其中的i为Inner::i
void h(); // 命名空间Inner的成员h()的声明
}
void f(); // 命名空间Outer的成员f()的声明
// namespace Inner2; // 错误,不能声明子命名空间
}
void Outer::f() {i--;} // 命名空间Outer的成员f()的外部定义
void Outer::Inner::h() {i--;} // 命名空间Inner的成员h()的外部定义
// namespace Outer::Inner2 {} // 错误,不能在外部定义子命名空间
-------------------------------------------------
命名空间是开放的,即可以随时把新的成员名称加入到已有的命 名空间之中去。方法是,多次声明和 定义同一命名空间,每次添加自己的新成员和名称。例如:
namespace A {
int i;
void f();
} // 现在A有成员i和f()
namespace A {
int j;
void g();
} // 现在A有成员i、f()、j和g()
还可以用多种方法,来组合现有的命名空间,让它们为我所用。例如:
namespace My_lib {
using namespace His_string;
using namespace Her_vector;
using Your_list::List;
void my_f(String &, List &);
}
……
using namespace My_lib;
-------------------------------------------------
使用命名空间
作用域解析运算符(::)
对命名空间中成员的引用,需要使用命名空间的作用域解析运算符::。例如:
// out1.cpp
#include "out.h"
#include <iostream>
int main ( ) {
Outer::i = 0;
Outer::f(); // Outer::i = -1;
Outer::Inner::f(); // Outer::i = 0;
Outer::Inner::i = 0;
Outer::Inner::g(); // Inner::i = 1;
Outer::Inner::h(); // Inner::i = 0;
std::cout << "Hello, World!" << std::endl;
std::cout << "Outer::i = " << Outer::i << ", Inner::i = " << Outer::Inner::i << std::endl;
}
-------------------------------------------------
using指令(using namespace)
为了省去每次调用Inner成员和标准库的函数和对象时,都要添加Outer::Inner::和 sta::的麻烦,可以使用标准C++的using编译指令来简化对命名空间中的名称的使用。格式为:
using namespace 命名空间名[::命名空间名……];
在这条语句之后,就可以直接使用该命名空间中的标识符,而不必写前面的命名空间定位部分。因为 using指令,使所指定的整个命名空间中的所有成员都直接可用。例如:
// out2.cpp
#include "out.h"
#include <iostream>
// using namespace Outer; // 编译错误,因为变量i和函数f()有名称冲突
using namespace Outer::Inner;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 {
Outer::i = 0;
Outer::f(); // Outer::i = -1;
f(); // Inner::f(),Outer::i = 0;
i = 0; // Inner::i
g(); // Inner::g(),Inner::i = 1;
h(); // Inner::h(),Inner::i = 0;
cout << "Hello, World!" << endl;
cout << "Outer::i = " << Outer::i << ", Inner::i = " << i << endl;
}
//==========================================================
static_cast
dynic_cast
const_cast
reinterpret_cast
//==========================================================
// C++ new用法 两种
T*p = new T; // 指针 = new 值;
T*p = new T(5);
T*p = new T[5];
T*p = new T[5](6);
T*p1;
T*p = new (p1) T(5);// 指针 = new (已存在指针) 值;
也可直接用
new (p1) T(5);
p1 和p 地址一样
new操作: 申请内存空间 调用构造函数 返回内存地址
放置式new 调用构造函数 返回内存地址
//========================================================
计算机组成原理→DOS命令→汇编语言→C语言(不包括C++)、代码书写规范→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正则表达式→其它语言(包括C++)、架构……
对学习编程者的忠告: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书看千行不如手敲一行!
手敲千行不如单步一行!
单步源代码千行不如单步对应汇编一行!
VC调试时按Alt+8、Alt+7、Alt+6和Alt+5,打开汇编窗口、堆栈窗口、内存窗口和寄存器窗口看每句C对应的汇编、单步执行并观察相应堆栈、内存和寄存器变化,这样过一遍不就啥都明白了吗。
对VC来说,所谓‘调试时’就是编译连接通过以后,按F10或F11键单步执行一步以后的时候,或者在某行按F9设了断点后按F5执行停在该断点处的时候。
//========================================================
不定参数
va_list args;
va_start(args,item);//item 一定要是“...”之前的那个参数
CCMenuItem *i = va_arg(args, CCMenuItem*);
va_end(ar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