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en流程;
- 前端使用用户名、密码来请求服务器
- 服务器通过数据库查询等操作验证用户的信息
- 服务器通过验证发送给用户一个token
- 前端存储token(cookie、sessionStorage、loaclStorage),并在每次请求时附送上这个token值
- 后台验证token值,并返回数据
- token会有过期,前端登出的时候直接清空本地token,服务端不需要任何操作
session VS token:
- session要求服务端存储信息,并且根据id能够检索,而token不需要。在大规模系统中,对每个请求都检索会话信息可能是一个复杂和耗时的过程。但另外一方面服务端要通过token来解析用户身份也需要定义好相应的协议。
- session一般通过cookie来交互,而token方式更加灵活,可以是cookie,也可以是其他header,也可以放在请求的内容中。不使用cookie可以带来跨域上的便利性。
- token的生成方式更加多样化,可以由第三方服务来提供
详细session:开始一个koa2 -(4)-session
那么开始
本文前后端完全分离。前端通过ajax请求后端数据;不再使用模板引擎;
假设你已经用vue-cli3 制作了一个前端项目E:\myKun\yuntumap-web;这个项目的后台语言可以是php、java、.net、还有c#等等;
在原有的前端项目中我们来尝试写一个koa2语言的后台与之匹配;
上图;
而后端koa2的目录;结合前几节课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