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回家,跟亲戚们聊天,谈到还有些弟弟妹妹们还在准备高考,说在准备高考阶段,不光自己的努力很重要,而且老师的作用也是不容易忽视的,一个好老师会让你快速理解一类问题的关键,迅速的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其实,这种问题,每一次回家都会谈到;可能是自己工作了一些时间的缘故吧,这一让我有了写感悟,现在这里,记录一下。
大家都在谈论为高考的考生选择一个好的老师,这样的话,可以快速入门不说,解题速度也是会大为提高。但是高考结束后呢?等这些同学到了大学里,大学里视乎现在并不是看重老师的作用,而是更加强调自学的重要性;虽然官方并没用这样的说法,似乎大家都是这么认为,大学是培养你自学能力的地方。
那么好,现在我们看计算机这个专业,我在进入大学前并没有怎么接触过计算机,并不知道编程为何物,只是因为当初这个专业还算热门,就报考了这个专业,而且专业的选择还不是我自己决定的,家长的意见在这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等我进入了大学,开始了计算机的学习,那叫一个一头雾水啊,更本不知道台上老师讲的是啥,更多的东西是自己在课下一点一点啃书本,泡图书馆得来的。现在回想起来,自己还是走了很多弯路,比如说,自己当时以为,所有书本上关于计算机的,在计算机上可以运行的软件都是在学习的范围,以至于,当初自己都去认真的学过PS,autoCAD,完全没有方向的学习,让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
我们在高中的时候,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说如果这个老师讲的不好,你根本就没有心思听下去,你会自然不自然的就回去看自己抽屉里的武侠小说;而你的这种不认真听课又会影响到站在讲台上的那位老师,当他看到台下有那么多不听课的学生的时候,他是那么的失望,自己更没有心情讲下去;所以这样恶性循环,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这种情况在大学里非常常见;现在回想起来,我已经不及得我的大学老师在台上讲的是什么,毕竟也快十年了,也许那位老师讲解的计算机知识非常的好,用行内的人来看非常的到位,但是对于讲台下的我来说,完全没有兴趣,根本听不进去;我多么希望老师们可以用跟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的来跟这些外行学生讲解一下计算机的世界。但是在我那个年代,这是多么的奢望。在我研究生的时候,我曾经跟我的导师提过一个问题,就是可不可设置这样一门课,它连贯起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还是计算机体系结构,结果老师说没有,如果真的有的话,这对老师的要求太高了。。。说实话,我当时挺失望的,为什么就没有把这些知识提纲挈领的再来一遍的老师呢?唯一的方法还是自己看书。
后来工作了,IT行业要求短平快,很多时候quickfix占了很大一部分,而这些大多都是你在没有一个全局观念的情况下做出来的,后面的隐藏bug,可想而知,那是你痛苦的根源。
说了这么多,还是想说,IT行业也是需要带人的,不是说,前面的人一直是在干活,没有经验总结,经验总结都是在自己的脑子中,结果就是,大家一直在紧迫的赶着quickfix,结果bug越来越多,重来没有人知道,我们的架构到底怎么样。
遇到一个好“老师”是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