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的代码、变量在内存中的存放位置

本文详细介绍了程序内存布局的五个主要部分:BSS段、数据段、代码段、堆和栈的特点及用途。并通过实例对比了已初始化和未初始化变量如何分别占用BSS段和数据段的空间。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BSS段:BSS段(bss segment)通常是指用来存放程序中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的一块内存区域。BSS是英文Block Started by Symbol的简称。BSS段属于静态内存分配。

数据段:数据段(data segment)通常是指用来存放程序中已初始化的全局变量的一块内存区域。数据段属于静态内存分配。

代码段:代码段(code segment/text segment)通常是指用来存放程序执行代码的一块内存区域。这部分区域的大小在程序运行前就已经确定,并且内存区域通常属于只读, 某些架构也允许代码段为可写,即允许修改程序。在代码段中,也有可能包含一些只读的常数变量,例如字符串常量等。

堆(heap):堆是用于存放进程运行中被动态分配的内存段,它的大小并不固定,可动态扩张或缩减。当进程调用malloc等函数分配内存时,新分配的内存就被动态添加到堆上(堆被扩张);当利用free等函数释放内存时,被释放的内存从堆中被剔除(堆被缩减)

栈(stack):栈又称堆栈, 是用户存放程序临时创建的局部变量,也就是说我们函数括弧“{}”中定义的变量(但不包括static声明的变量,static意味着在数据段中存放变量)。除此以外,在函数被调用时,其参数也会被压入发起调用的进程栈中,并且待到调用结束后,函数的返回值也会被存放回栈中。由于栈的先进先出特点,所以栈特别方便用来保存/恢复调用现场。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把堆栈看成一个寄存、交换临时数据的内存区。

【例一】


用cl编译两个小程序如下:


程序1:


int ar[30000];
void main()
{
    ......
}




程序2:


int ar[300000] =  {1, 2, 3, 4, 5, 6 };
void main()
{
    ......
}




发现程序2编译之后所得的.exe文件比程序1的要大得多。当下甚为不解,于是手工编译了一下,并使用了/FAs编译选项来查看了一下其各自的.asm,发现在程序1.asm中ar的定义如下:


_BSS SEGMENT
     ?ar@@3PAHA DD 0493e0H DUP (?)    ; ar
_BSS ENDS




而在程序2.asm中,ar被定义为:


_DATA SEGMENT
     ?ar@@3PAHA DD 01H     ; ar
                DD 02H
                DD 03H
                ORG $+1199988
_DATA ENDS




区别很明显,一个位于.bss段,而另一个位于.data段,两者的区别在于:全局的未初始化变量存在于.bss段中,具体体现为一个占位符;全局的已初始化变量存于.data段中;而函数内的自动变量都在栈上分配空间。.bss是不占用.exe文件空间的,其内容由操作系统初始化(清零);而.data却需要占用,其内容由程序初始化,因此造成了上述情况。


【例二】


编译如下程序(test.cpp):
#include <stdio.h>


#define LEN 1002000


int inbss[LEN];
float fA;
int indata[LEN]={1,2,3,4,5,6,7,8,9};
double dbB = 100.0;


const int cst = 100;


int main(void)
{
    int run[100] = {1,2,3,4,5,6,7,8,9};
    for(int i=0; i<LEN; ++i)
        printf("%d ", inbss[i]);
    return 0;
}


命令:cl /FA  test.cpp 回车 (/FA:产生汇编代码)
产生的汇编代码(test.asm):
    TITLE    test.cpp
    .386P
include listing.inc
if @Version gt 510
.model FLAT
else
_TEXT    SEGMENT PARA USE32 PUBLIC 'CODE'
_TEXT    ENDS
_DATA    SEGMENT DWORD USE32 PUBLIC 'DATA'
_DATA    ENDS
CONST    SEGMENT DWORD USE32 PUBLIC 'CONST'
CONST    ENDS
_BSS    SEGMENT DWORD USE32 PUBLIC 'BSS'
_BSS    ENDS
_TLS    SEGMENT DWORD USE32 PUBLIC 'TLS'
_TLS    ENDS
FLAT    GROUP _DATA, CONST, _BSS
    ASSUME    CS: FLAT, DS: FLAT, SS: FLAT
endif
PUBLIC    ?inbss@@3PAHA                    ; inbss
PUBLIC    ?fA@@3MA                    ; fA
PUBLIC    ?indata@@3PAHA                    ; indata
PUBLIC    ?dbB@@3NA                    ; dbB
_BSS    SEGMENT
?inbss@@3PAHA DD 0f4a10H DUP (?)            ; inbss
?fA@@3MA DD    01H DUP (?)                ; fA
_BSS    ENDS
_DATA    SEGMENT
?indata@@3PAHA DD 01H                    ; indata
    DD    02H
    DD    03H
    DD    04H
    DD    05H
    DD    06H
    DD    07H
    DD    08H
    DD    09H
    ORG $+4007964
?dbB@@3NA DQ    04059000000000000r        ; 100    ; dbB
_DATA    ENDS
PUBLIC    _main
EXTRN    _printf:NEAR
_DATA    SEGMENT
$SG537    DB    '%d ', 00H
_DATA    ENDS
_TEXT    SEGMENT
_run$ = -400
_i$ = -404
_main    PROC NEAR
; File test.cpp
; Line 13
    push    ebp
    mov    ebp, esp
    sub    esp, 404                ; 00000194H
    push    edi
; Line 14
    mov    DWORD PTR _run$[ebp], 1
    mov    DWORD PTR _run$[ebp+4], 2
    mov    DWORD PTR _run$[ebp+8], 3
    mov    DWORD PTR _run$[ebp+12], 4
    mov    DWORD PTR _run$[ebp+16], 5
    mov    DWORD PTR _run$[ebp+20], 6
    mov    DWORD PTR _run$[ebp+24], 7
    mov    DWORD PTR _run$[ebp+28], 8
    mov    DWORD PTR _run$[ebp+32], 9
    mov    ecx, 91                    ; 0000005bH
    xor    eax, eax
    lea    edi, DWORD PTR _run$[ebp+36]
    rep stosd
; Line 15
    mov    DWORD PTR _i$[ebp], 0
    jmp    SHORT $L534
$L535:
    mov    eax, DWORD PTR _i$[ebp]
    add    eax, 1
    mov    DWORD PTR _i$[ebp], eax
$L534:
    cmp    DWORD PTR _i$[ebp], 1002000        ; 000f4a10H
    jge    SHORT $L536
; Line 16
    mov    ecx, DWORD PTR _i$[ebp]
    mov    edx, DWORD PTR ?inbss@@3PAHA[ecx*4]
    push    edx
    push    OFFSET FLAT:$SG537
    call    _printf
    add    esp, 8
    jmp    SHORT $L535
$L536:
; Line 17
    xor    eax, eax
; Line 18
    pop    edi
    mov    esp, ebp
    pop    ebp
    ret    0
_main    ENDP
_TEXT    ENDS
END
 ----------------------------------------
通过汇编文件可以看到,数组inbss和indata位于不同的段(inbss位于bss段,而indata位于data段)
若把test.cpp中的indata数组拿掉,查看生成的exe文件的大小,可以发现,indata拿掉之后exe文件的大小小了很多。而若拿掉的是inbss数组,exe文件大小跟没拿掉时相差无几。


说明了:
bss段(未手动初始化的数据)并不给该段的数据分配空间,只是记录数据所需空间的大小。
data(已手动初始化的数据)段则为数据分配空间,数据保存在目标文件中。


数据段包含经过初始化的全局变量以及它们的值。BSS段的大小从可执行文件中得到 ,然后链接器得到这个大小的内存块,紧跟在数据段后面。当这个内存区进入程序的地址空间后全部清零。包含数据段和BSS段的整个区段此时通常称为数据区。

<think>嗯,用户问的是C++变量内存中的本质。这问题看起来挺基础的,但得讲清楚才行。首先得确定用户对内存和编程的基本概念有没有了解。可能需要从内存的基本结构开始讲起,比如内存地址、存储单元这些。不过用户可能已经知道一些,所以得先假设他们有一定的基础,但不要过于深入细节。 接下来,C++变量内存中的表现,应该分几个部分来说。首先是变量声明和内存分配的关系。比如,当声明一个变量时,系统会分配一块内存空间,这块空间的大小由变量的数据类型决定。这里需要提到不同的数据类型占用的字节数不同,比如int通常是4字节,char是1字节,但也要说明这取决于编译器和系统架构。 然后,变量的存储方式,比如自动存储、静态存储和动态存储。自动存储是局部变量,存储在栈上,生命周期在作用域内。静态存储包括static变量和全局变量,存储在静态区,生命周期是整个程序运行期间。动态存储是用new分配的内存,在堆上,需要手动释放。这部分可能用户不太清楚,需要解释清楚不同存储方式的特点和区别。 内存布局方面,可能需要介绍进程的内存分区,比如栈、堆、全局/静态区、常量区、代码区。每个区域的作用和存储的内容,比如栈用于函数调用和局部变量,堆用于动态分配,全局区存全局和静态变量,常量区存字符串常量和const变量代码区存可执行代码。这样用户能理解变量存放在哪个区域。 然后是指针和地址的关系。变量的地址可以通过&获取,指针变量存储的是地址,解引用指针可以访问或修改内存中的数据。这部分可能需要例子来说明,比如int a=5; int* p=&a; *p=10; 这样a的值就变成10了。指针的操作直接操作内存,这也是C++灵活但容易出错的地方。 内存对齐的问题,可能用户不太了解,但这也是优化内存访问效率的重要机制。需要解释为什么会有内存对齐,比如CPU访问对齐的数据更快,避免多次内存访问。例如结构体中的成员会根据类型对齐,可能会有填充字节,导致结构体大小不等于各成员之和。可以举一个结构体的例子,说明对齐的影响。 此外,变量内存中的表现形式,比如整数的二进制表示,浮点数的IEEE754标准,字符的ASCII或Unicode编码。这些内容可能稍微深入,但能帮助用户理解变量内存中的具体存储形式。 可能还需要提到变量的生命周期和作用域对内存的影响。比如局部变量在函数返回后栈内存被回收,而动态分配的内存需要手动释放,否则会导致内存泄漏。这部分涉及到内存管理的基础,对理解变量内存中的存在时间很重要。 用户可能有疑问,比如为什么有时候变量地址看起来是连续的,或者不同变量的地址差异很大,这可能涉及到栈和堆的增长方向,或者内存分配的策略。虽然可能不需要详细解释,但可以简要说明不同内存区域的位置不同。 还要注意,C++中的对象(类的实例)在内存中的布局,包括成员变量的排列、继承和虚函数表等,但可能用户的问题不涉及面向对象部分,所以暂时可以不深入,除非用户后续有更多问题。 总结起来,回答的结构应该是先讲变量声明与内存分配的关系,然后存储方式,内存布局的不同区域,指针和地址,内存对齐,以及变量的二进制表示。每个部分用例子说明,比如代码内存地址的示意图,但用户可能不需要太复杂的例子,简单明了的说明更有效。 需要确保使用中文,术语准确,比如“栈”、“堆”、“静态区”等,同时避免技术术语过多导致理解困难。可能需要用比喻,比如栈像自动分配和回收的临时储物柜,堆像需要自己管理的仓库,但要注意准确性。 另外,用户的问题可能涉及到底层细节,比如内存地址的具体操作,或者想了解如何通过指针修改变量,所以需要强调指针操作内存的本质,以及相关的风险,比如野指针、内存泄漏等,但可能用户只是想了解本质,不需要深入错误处理。 最后,检查是否符合系统级指令,行内公式用$...$,独立公式用$$...$$,但这个问题可能涉及较少数学公式,不过如果有提到变量地址的偏移或对齐的计算,可能需要用LaTeX表示,比如结构体对齐的例子,比如计算结构体大小。例如: struct Example { char c; // 1字节 int i; // 4字节,可能需要在c后面填充3字节以达到4字节对齐 }; // 结构体大小可能是8字节而不是5字节 这里可能需要用代码块而不是数学公式,但如果有计算的话,可以用LaTeX表示对齐的规则,比如每个成员的偏移量必须是其对齐值的整数倍,结构体的总大小是最大对齐值的整数倍。 总的来说,回答需要结构清晰,分点讲解,逐步深入,帮助用户建立对C++变量内存本质的系统性理解。同时要确保正确性,比如内存区域的划分、对齐规则等,避免错误的信息。最后可能需要总结,强调理解内存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性能优化和调试中。</think>好的,我将用系统化的方式为你解释C++变量内存中的本质,逐步深入底层原理。 --- ### 一、变量声明与内存分配的关系 当声明一个变量时(例如 `int a = 5;`),编译器会执行以下操作: 1. **分配内存空间**:根据变量类型确定所需内存大小(例如 `int` 通常占4字节)。 2. **绑定标识符**:将变量名 `a` 与内存地址关联,后续通过 `a` 操作该地址的数据。 3. **写入初始值**:将值 `5` 写入对应内存地址的二进制形式(例如小端模式下存储为 `05 00 00 00`)。 --- ### 二、变量的存储方式 C++变量按存储位置分为三类: | 存储类型 | 内存区域 | 生命周期 | 示例 | |------------|----------|--------------------|---------------------| | 自动变量 | 栈 | 作用域内有效 | `int a = 5;` | | 静态变量 | 静态区 | 程序运行期间有效 | `static int b = 10;`| | 动态变量 | 堆 | 手动分配/释放 | `int* p = new int;` | --- ### 三、内存布局详解 一个进程的典型内存布局如下(地址从低到高): 1. **代码区(Text Segment)**:存储可执行指令。 2. **常量区(RO Data)**:存储字符串常量和 `const` 变量。 3. **全局/静态区(BSS/Data)**: - **BSS**:未初始化的全局/静态变量。 - **Data**:已初始化的全局/静态变量。 4. **堆(Heap)**:动态分配的内存,手动管理。 5. **栈(Stack)**:自动管理,存储局部变量和函数调用信息。 --- ### 四、指针与内存地址操作 ```cpp int a = 5; // 假设地址为0x1000 int* p = &a; // p存储的值是0x1000 *p = 10; // 修改0x1000地址处的值为10 ``` - **取地址运算符 `&`**:获取变量内存地址。 - **解引用运算符 `*`**:通过地址操作内存数据。 - **指针运算**:`p+1` 的地址值为 `0x1000 + sizeof(int)`(即步长为类型大小)。 --- ### 五、内存对齐机制 内存对齐是为了提升CPU访问效率的硬件要求。例如: ```cpp struct Example { char c; // 1字节,起始偏移0 int i; // 4字节,起始偏移4(中间填充3字节) }; // sizeof(Example) = 8字节(非1+4=5) ``` 对齐规则: 1. 结构体成员偏移量必须是其类型大小的整数倍。 2. 结构体总大小必须是最大成员类型的整数倍。 --- ### 六、变量的二进制表示 - **整数**:补码形式存储。例如 `-5` 在4字节中为 `0xFFFFFFFB`。 - **浮点数**:IEEE754标准。例如 `3.14` 存储为符号位+指数位+尾数位。 - **字符**:ASCII或Unicode编码。例如 `'A'` 存储为 `0x41`。 --- ### 七、调试验证方法 可通过以下代码观察内存细节: ```cpp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a = 0x12345678; cout << "Address: " << &a << endl; // 输出变量地址 // 内存查看工具(如调试器)会显示:78 56 34 12(小端模式) return 0; } ``` --- ### 总结 C++变量内存本质是:**编译器将变量名映射到特定内存地址,并通过类型解释该地址处的二进制数据**。理解这一机制对以下场景至关重要: 1. 指针操作与内存安全 2. 性能优化(缓存、对齐) 3. 调试内存错误(野指针、越界访问) 建议结合调试器观察内存变化,可以更直观地验证这些理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