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网银行科技部总经理 毛航:民营银行互联网普惠金融实践
一、民营银行面临的经营形势
民营银行面临很多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无网点,解决获客和吸储难
无法像传统银行或者城商行一样,没有办法拉存款,尤其是对C端的存款、个人存款。我们在C端没有网点,获客非常难。
2.资金成本高、运营成本高
虽然现在讲利率市场化,实际上人民银行还是有利率的自律机制。靠价格高的来吸引存款,实际上也不太可能。很多中小银行都面临这个问题,理财产品就更不用说了,要申请资格、要解决面签,何况是无网点的银行,所以更是万事开头难。监管对同业负债有上限要求。做信贷产品等,其实资本是受限的,没有存款所以只能靠同业,而同业又受限。所以说我们的困难很大。因为你没有基本的存款,你可能靠同业,以及靠其他手段过来的资金,成本是很高的。
3.获客成本高
没有存量客户,只能通过其他手段去获客,成本非常高。例如,我们2017年时开发了手机APP,但没有上线营销推广。对于一家新兴银行,很少有人会下载你的APP,如果地推或是其他中间机构去营销,一个客户至少需要200元费用,成本非常高。
4.产品结构单一
虽然存、贷、汇都能做,线上、线下各种产品也都能做。但我们刚开始不可能像各大行一样,我们没有充足的积累,从业务到技术去完成各种产品的设计,所以产品一开始不会多、全面开花比较难。
5.风控能力弱
相较于传统银行有大量分支机构、人员,例如信贷人员、风控人员,做线下的尽职调查、分析工作非常多,需要很多人。民营银行靠这个路径来做风险管理的话,基础条件是薄弱的。
显而易见,大部分中小银行、民营银行都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如获客难、成本高、产品单一、经营风险高、运营成本高等。普而不惠,惠而不普,民营银行出现的目的是什么?其实是希望民营银行在夹缝或者一些纵深领域去深耕,去做一些真正意义上的普惠。
二、新网银行的经营战略选择
1.金融科技带来新机遇
金融渗透到大众生活场景,用户可随时随地享受金融服务。银行通过将其能力开放给各平台,形成金融交易闭环,从而构筑起整体的金融生态。
第一,客户关系发生变化。现在我们服务的客户已经不是自己行的客户,我们也可以服务其他银行的客户,银行界限、边界很容易打破;
第二,服务的智能化、自动化,千人千面。以前都是靠产品对应客户,现在是对着客户给他产品。比如我行好人贷产品,突出的是自动化、智能化,是千人千面,给客户提供纯线上操作的、消费信贷额度和利息是千人千面的。再如在金融科技的支持下,银行除了传统金融业务外,也可以做别的业务,比如电商、社区服务、信息服务等,去扩大银行业务的触达范围。
第三,运营方面,金融科技带来运营成本大幅下降。例如我们出现的“无领”员工,其实是机器人,做信贷审批、做客服,人工智能和人一起结合工作。
2.新网银行的新挑战
我觉得金融科技带来的变化是非常可喜的,至少对一家新银行的经营来说是很好的。
我们是一家小银行,没有办法像大行一样自己去建立场景,我们是社会所有的生活场景中的一个点而已。金融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里面,各个领域也都用到了金融科技,我们的认知还是很清晰的,我们只是众多大网中的一个点而已。所以,我们希望把这个点的能力发挥出来,把银行的牌照优势、资金优势、账户优势、支付优势、风控能力贡献出来,和我们的场景端、流量端结合。
可能我们和一些大行没有办法相提并论,必然要去做这样的一种开放和连接,所以我们提出一个定位,就是开放共享,让自己成为一个万能连接器去进行相应的建设,那么包括业务战略、科技系统建设、业务运营的建设都是围绕这个方向。
3.经营战略助力银行发展
新网银行的经营策略是我们的IT建设策略,同时也是我们业务的运营策略。现在很多CIO或科技部负责人做分享,反而很少讲纯技术了,大家都在分享业务和架构,说明科技已经工具化了,这恰恰是业务、风险、技术、运营融合的一个表现。
有个关键词就是开放共享。前面提到,我们希望做万能连接器,我们没有办法立刻去创建场景或重塑场景,这是我们自我的认知。因为我们有后发优势,刚建的新银行没有历史包袱,所以我们基于相应的云计算架构、微服务架构以及开源框架等来建设IT系统。有IT系统的支持后,我们运用大数据的驱动去做全面风险管控,最终为我们的平台化战略服务。
三、新网银行的业务、风控、技术实践情况
1.体验经济
新网银行整个的经营策略,或者叫做运营策略,或者叫做IT建设策略,都是围绕我们的平台化战略,以及围绕我们的客户体验去做的。说到体验,前段时间我有个朋友说他出国,因为经济舱卖完了,买了一个头等舱,他回来之后说头等舱非常舒服,还是坐头等舱好,多几千大洋似乎也没那么难接受了。人一旦享受过好的体验后,就很难再接受较差的服务,“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体验经济就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做的产品也一定要让客户有极致的体验。
2.好人贷产品
新网银行好人贷产品是一款纯线上的消费信贷产品。我们目前是利用微信公众号来做这款产品。比如客户在公众号页面上浏览界面和操作页面,在输入信息时,我们的后台系统在采集他的操作动作,有的客户输了半天之后就停止输入了,那我们会实时采集,把信息通过一定的计算推送到客服系统。可能客户退出之后,我们的客户经理会在几分钟、十几分钟后给他打电话。
银行能够及时的发现客户遇到问题了,他在这个页面上发现有些地方不太理解,或者他犹豫了,客服会帮助客户马上解决问题,提升体验。产品“好人贷”实现了一个单点突破快速迭代。我觉得这是与互联网进行对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这件事情做透。对于我们的资产端,除了有我们的自营渠道微信公众号,我们也开发微信小程序,因为它来也快,去也快,能够快速获得,也能够快速抛弃。也符合未来的体验潮流。
3.反欺诈与大数据风控
有一类所谓的反欺诈,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风险控制。例如客户通常填写输入都有一个正常的时长,假设他在工作单位处停留较久,然后输了一个单位,反欺诈模型可能会识别有问题,因为他有可能在设想我该输入什么。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大数据风控。
我们的数据运营思路:
第一,央行征信、各种第三方数据;
第二,既要收集数据,也要打通数据,因为传统银行的很多数据是不通的,虽然数据量大,但没有共享,不打通、不共享、不流动的情况下,数据是没有活力的,我们也看不到它的价值;
第三,给数据自由,这个数据要被不同角色、不同的人去运用、去看。
所以我们的大数据平台更多的是做这样的事。
我们在大数据的信息收集上,主要采取了这样一些数据源。现在有非常多的数据源已经接入,央行征信、准持牌的征信机构数据。还有成都政府的大数据,我们和成都大数据局联合建设数据模型,等于我们来帮着做建设,然后开放给我们来用。这些数据进来之后,通过大数据平台的相关整理之后,我们会放到整个过程,叫风险计量,实际上在很多传统银行都会用。做信贷产品,通常传统来讲都是评分法、FICO这些东西。
我们目前对机器学习,GBDT运用较多,在生产上有多套GBDT同时在跑,事实上我们还有很多数据模型,也都是实时在跑,还有一些客户画像和关系网络。比如来银行申请的客户里面,我们会分析他的关系网络、朋友、第二联系人、配偶等的一些联系信息等,还有他所用的wifi,他填的地址等,他的推荐人等,都会产生很多联系,会形成一个关系网络模型。通过风险计量的手段分析之后,我们最后会运用到实时决策中。
很多年前申请一笔银行贷款要按天计,后来到了小时,现在已经分钟级、秒级。我们现在是几十秒,因为它不需要人工介入。线上收到你的申请之后,最快的是7秒钟,最慢的也可能几分钟,它完全是机器在运作。我们的模型会监控准确率等,在业界来对比的话,新网银行目前模型的好、坏区分度还是非常好,目前运转也是非常良好的。所以这也支持了我们业务的有效发展。
关于线上好人贷这个产品,当客户把信息都录进来以后,我们一分钟内就会产生特定的额度和利率,并且不是人为输入,而是机器计算得来的。目前来讲完全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当然还是有人,刚才讲到“无领”劳动力,不是白领也不是蓝领,它是机器和人共同协作,对于涉及到欺诈或者机器在判断时出现临界值的时候,它会转人工,我们的人会介入,这是我们的大数据风控实践。
4.开放平台
获客,除了自有渠道,更重要的是和互联网场景对接资产端。我们现在做API,我觉得API是势在必行。将来每个银行、每一个生态中的节点,一定会做API的开放,这是深信不疑的,所以我们也做了一个开放平台。开放平台就是通过API、H5、SDK等技术形态向外来开放银行的能力,来连接资产端,也就是我们的场景端。我们2017年对接了20多家大型互联网平台,平均每家的对接时间在三周左右,就能快速上线。
我们的30亿资本金,在2017年3月份产品上线之后,三个月就已经没有了。资金从哪里来?除了一些同业外,少许对公存款外,我们考虑的最为重要的模式仍然是“连接”,是去连接的资金端合作方,比如银行、信托、保险,我们把资金端也连接起来。对我们来讲,我们和合作方、资金方一起做联合贷,这些资金方也是合作伙伴,而资产端客户是大家共有的,我们把两端连接起来。从思路上来讲,系统架构底层一定要相对比较敏捷、稳定,我们的分布式系统、大数据平台去支撑它。很多银行的底层IT系统建设思路是完全一致的,但是要把这样的事情运用到业态当中去,确实是需要实践、探索和尝试。
5.平台技术的支持
刚才讲了API势在必行,所谓的开发,我们要做万能连接器,必然要以开放互联的姿态去做,我们所有的IT建设都是围绕着这端来进行的。我们采用了全分布式架构,然后做好它的弹性伸缩、多点冗余。新网银行到目前为止建设了三个平台,第一个是基于Hadoop的大数据平台,第二个是基于API的开放平台,第三个是基于微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
从技术角度来讲,所有的对客应用都是从这三个平台支撑起来的,我们内部把它称之为厚平台、薄应用的架构思想,我们不需要把单个业务应用做得太重,我们希望把平台做得更厚一些。最后,底层就不细说了,我们更多地运用虚拟化技术,现在也在建设私有云,最大化的降低成本。我们更多的去利用一些成熟的开源软件,我们不敢说完全是去IOE,但是我们是全部用X86,而且开源的技术用的比较多。
四、新网银行的经营效果
我们从2017年3月份到现在,我们的线上贷款客户已经超过1000万,在管资产超过了200亿。我们感觉到互联网的战略模式,以及平台的合作模式发展速度非常快。虽然我们是第三家互联网银行,但是我们跟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还是有天壤之别。因为微众有腾讯,它的白名单拿过来就是两个亿,筛选完后有八千万。网商就更不用说了,它们是天然的小微电商生态。
对我们来说,能取得这个成绩,我们还是比较自豪的。作为一家民营银行,我觉得这个时代给了我们很多机会,可以去做一些挑战。我们并不打算去跟传统银行直接竞争,因为同业有很多领域都做得非常好,我们没有必要再去消耗资源,我们要利用金融科技做一些深入的探索,真正的去做一些差异化的、创新的、普惠金融的事情。
(来源:中信网络科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