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反射例子

利用反射机制调用某个类中的某个方法的步骤:

1. 获取该类的 Class 对象

常用方法有三种:

a) 通过 Class 的 forName 的静态方法获得(参数:包名 + 类名):

Class<?> classType = Class.forName("java.lang.String");

b) 通过类名 + 点 class 的方法获得:

Class<?> c = String.class;

通过类的对象的 getClass 的方法获得:

String str = "test";

Class<?> typeClass = str.getClass();

2. 实例化一个该类的对象

两种方法:

a) 通过 Class 对象的 newInstance 的方法创建(该方法只对无参构造方法适用):

Class<?> classType = Class.forName("java.lang.String");

Object obj = = classType.newInstance();

b) 通过获取 Constructor 构造方法类的对象,然后通过该对象的 newInstance (Object ... initargs) 方法获得:

Class<?> classType = cus.getClass();

Constructor con

= classType.getConstructor(new Class[]{String.class,int.class});

Object object

= con.newInstance(new Object[]{cus.getName(),cus.getAge()});

该方法中的若写成两个参数写成 Class[]{} 和 new Object[ ]{} ,就等同于 a) 的方法

3. 获取目标方法的 Method 对象

Method method = classType.getMethod ( methodname,new Class[]{ 参数类型 .class} ) ;

4. 用 Method 对象调用目标方法:

Object result = method.invoke(object,new Object[]{});

// 其中 object 为拥有该方法的对象, object[]{} 为该方法的参数

5. 获取类中的属性值, get 取值, set 赋值

// 获取属性列表

Field fields[] = classType.getDeclaredFields();

Field field = classType.getDeclaredFields( 属性名 );

// 获取“属性名”对应 Field 对象

field.set( 类的对象, value);

// 给属性赋新值

例子:访问被private 修饰的方法和属性

采用反射机制,访问下边的类:

把该类中private修饰的 name 值改成“李四”,并且用反射机制调用 getName 方法,返回修改后的值。

package com.wangzhuo.reflect;

import java.lang.reflect.Constructor;
import java.lang.reflect.Field;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public class Private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 获取Private类的Class对象
        Class<?> classType = Class.forName("com.wangzhuo.reflect.Private");
        // 获取其构造方法对应的Constructor对象
        Constructor con = classType.getDeclaredConstructor(new Class[] {});
        // 创建Private的对象
        Object object = con.newInstance(new Object[] {});
        // 获取Private类中name属性对应的Field对象
        Field field = classType.getDeclaredField("name");
        // 设置避开java访问控制检测
        field.setAccessible(true);
        // 获取修改前的值
        Object str = field.get(object);
        System.out.println("修改之前name的值:" + (String) str);
        // 给name属性赋值
        field.set(object, "李四");
        // 获取getName方法对应的Method对象
        Method getNameMethod = classType.getDeclaredMethod("getName",
                new Class[] {});
        // 设置避开java访问控制检测
        getNameMethod.setAccessible(true);
        // 调用方法,返回值
        Object o = getNameMethod.invoke(object, new Object[] {});
        System.out.println("修改之后name的值:" + (String) o);
    }
}

以上,为java反射机制的使用例子。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Kotlin语言在函数式编程和跨平台开发方面的特性和优势,结合详细的代码案例,展示了Kotlin的核心技巧和应用场景。文章首先介绍了高阶函数和Lambda表达式的使用,解释了它们如何简化集合操作和回调函数处理。接着,详细讲解了Kotlin Multiplatform(KMP)的实现方式,包括共享模块的创建和平台特定模块的配置,展示了如何通过共享业务逻辑代码提高开发效率。最后,文章总结了Kotlin在Android开发、跨平台移动开发、后端开发和Web开发中的应用场景,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指出Kotlin将继续在函数式编程和跨平台开发领域不断完善和发展。; 适合人群:对函数式编程和跨平台开发感兴趣的开发者,尤其是有一定编程基础的Kotlin初学者和中级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Kotlin中高阶函数和Lambda表达式的使用方法及其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场景;②掌握Kotlin Multiplatform的实现方式,能够在多个平台上共享业务逻辑代码,提高开发效率;③了解Kotlin在不同开发领域的应用场景,为选择合适的技术栈提供参考。;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结合了大量代码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Kotlin的函数式编程特性和跨平台开发能力。建议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实践代码案例,以加深理解和掌握。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