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在2020年下半年开始参加软考高级资格中的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当是还是手写,综合和案例分析问题不大,做到真正地理解历年真题就差不多了,最大的拦路虎是论文,一个是自己并不是做互联网网站方面的开发,相关架构技术没有实践过,而且题目比较广泛,很难保证都实践过;另一个就是论文完全需要手写,第一参加考试时候自己没有写完,第二次一直没停下笔才写完;后面几年自己没有参加。2025年上半年我又参加了一次,在自己的精心准备之下今年终于勉勉强强通过了系统架构设计师,所以想在这里分享一下自己关于论文写作方面的经验和关于真题变化的体会,或许可以帮到正在备考的你。
一、真题的变化。1、在非机试的时候,真题中很多都是原来考过的,只要看懂历年真题,就能在真正考试中看到熟悉的题目,但是现在几乎没有了;2、真题的固定考察部分不固定了,比如在综合知识当中的质量属性,曾经都是考好多道,只要掌握了就可以至少得5分左右,但是现在只有两三个了;3、考察面更加广泛了,越累越考察全面的能力,非计算机专业或者基础不牢固的考生通过考试会越来越难。4、论文的考察越来越贴近实践,切入点越来越小,比如今年考了其中经常用到的负载均衡技术。
二、论文的经验。1、要准备两三个项目,把固定的部分自己写好,比如开头,结尾等,考试时候根据主题进行填充;2、在这几个项目的基础上尽量多的去兼容更多主题,比如你准备的项目也可以用微服务架构,也可以是云原生架构,也可以是大数据架构,覆盖更多的论文主题;3、一定要真真正正地去理解架构技术,比如把微服务架构的原理、实现方式、技术栈都弄清楚,每个组件都有什么作用,都解决了什么问题,有什么缺点,为什么这么用等等,把一个架构里面的方方面面都理解透,如果时间和精力不允许,那么你至少要把微服务、云原生、大数据架构都学深悟透。我今年论文的题目我选的是负载均衡,因为别的题目感觉可写的内容较少,负载均衡比较容易理解,就是分流嘛,我是更加理解的,写的时候就去猜测负载均衡技术有哪几类,都是什么,这些都是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写的,很幸运最后通过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