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型是Java SE1.5的新特性,泛型的本质是参数化类型,也就是说所操作的数据类型被指定为一个参数。这种参数类型可以用在类、接口和方法的创建中,分别称为泛型类、泛型接口、泛型方法。Java语言引入泛型的好处是安全简单。
在Java SE 1.5之前,没有泛型的情况的下,通过对类型Object的引用来实现参数的“任意化”,“任意化”带来的缺点是要做显式的强制类型转换,而这种转换是要求开发者对实际参数类型可以预知的情况下进行的。对于强制类型转换错误的情况,编译器可能不提示错误,在运行的时候才出现异常,这是一个安全隐患。
泛型的好处是在编译的时候检查类型安全,并且所有的强制转换都是自动和隐式的,以提高代码的重用率。
泛型的定义和使用
JDK1.5 出现新的安全机制,保证程序的安全性,泛型:指明了集合中存储数据的类型。
public static void function(){
Collection<String> coll = new ArrayList<String>();
coll.add("abc");
coll.add("rtyg");
coll.add("43rt5yhju");
Iterator<String> it = coll.iterator();
while(it.hasNext()){
String s = it.next();
System.out.println(s.length());
}
}
泛型只在编译时存在,编译后就被擦除,在编译之前我们就可以限制集合的类型,起到作用
例如:ArrayList al=new ArrayList();
编译后:ArrayList al=new ArrayList();
泛型类
定义格式:
修饰符 class 类名<代表泛型的变量> { }
class ArrayList<E>{
public boolean add(E e){ }
public E get(int index){ }
}
泛型方法
定义格式:修饰符 <代表泛型的变量>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参数){ }
public <T> T[] toArray(T[] a){ }
泛型接口
public interface List <E>{
abstract boolean add(E e);
}
- 实现类,先实现接口,不理会泛型
- 实现类,实现接口的同时,也指定了数据类型
泛型的好处
- 将运行时期的ClassCastException,转移到了编译时期变成了编译失败。
- 避免了类型强转的麻烦。
泛型的限定
泛型的通配符
public static void iterator(Collection<?> coll){
Iterator<?> it = coll.iterator();
while(it.hasNext()){
it.next();
System.out.println(it.next());
}
}
以上方法可以用于迭代多个集合。
泛型的限定
public static void iterator(ArrayList<? extends Fruit> array){
Iterator<? extends Fruit> it = array.iterator();
while(it.hasNext()){
Employee e = it.next();
e.work();
}
}
- ? extends Employee 限制的是父类, 上限限定, 可以传递Employee,传递他的子类对象
- ? super Employee 限制的是子类, 下限限定, 可以传递Employee,传递他的父类对象
使用泛型限定的规则
Producer Extends, Consumer Super
- Producer Extends” – 如果你需要一个只读List,用它来produce T,那么使用? extends T。
- “Consumer Super” – 如果你需要一个只写List,用它来consume T,那么使用? super T。
- 如果需要同时读取以及写入,那么我们就不能使用通配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