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话层及以上的高层次中,数据传送的单位不再另外命名,统称为报文。
packet也可译作分组或.数据包(是翻译造成的,其实是同一个词packet)
知识背景:
首先要了解TCP/IP参考模型与OSI参考模型
一、OSI模型与TCP/IP模型的比较
二、TCP/IP每层所对应的协议,OSI七层模型所对应的协议
TCP/IP:
数据链路层:ARP,RARP
网络层:
传输层:TCP
应用层:Telnet,FTP,SMTP,SNMP.
OSI:
物理层:EIA/TIA-232,
数据链路层:Frame
网络层:IP,IPX,AppleTalk
传输层:TCP,UDP,SPX
会话层:RPC,SQL,NFS,NetBIOS,names,AppleTalk,ASP,DECnet,SCP
表示层:TIFF,GIF,JPEG,PICT,ASCII,EBCDIC,encryption,MPEG,MIDI,HTML
应用层:FTP,WWW,Telnet,NFS,SMTP,Gateway,SNMP
三、OSI的七层结构
第一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为它的上一层提供一个物理连接,以及它们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服务的基础上,建立相邻结点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差错控制提供数据帧(Frame)在信道上无差错的传输,并进行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
第三层网络层(Network
第四层传输层(Transport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Segment(段)
这个层负责获取全部信息,因此,它必须跟踪数据单元碎片、乱序到达的数据包和其它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第4层为上层提供端到端(最终用户到最终用户)的透明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所谓透明的传输是指在通信过程中传输层对上层屏蔽了通信传输系统的具体细节。
传输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CP、UDP、SPX等。
第五层是会话层(Session
第六层是表示层(Presentation
第七层应用层(Application
补充:
理解数据包、数据报文、数据帧之间的关系
数据发送时,由上层向下层封装,
具体区别就是所工作的层不同,可根据ISO七层模型或者TCP/IP四层模型理解
物理层(physical
数据链路层(data
网络层(network
传输层(transport
会话层(SESSION
表示层(presentation
以上仅供参考,如有和教科书不一样的地方,以教科书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