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内核态dump的一些方法

当进程无法正常退出,可能是因为卡在内核态。本文介绍了使用local kernel debug通过windbg查看内核调用堆栈,利用NotMyFault工具强制生成kernel dump,以及调整系统设置和注册表来确保完全内核转储的方法。此外,还提到了双机live kernel debug和键盘触发系统崩溃等其他获取kernel dump的途径。

抓内核态dump的一些方法

  1. 为什么要抓内核态dump(kernel dump)
    其实一直以来,测试都有反映我们的进程,有时候退不出,表现为:任务管理器能看到进程,但杀不掉;或者任务管理器看不到,但process explorer能看到,还是杀不掉。 这是因为,进程退出逻辑已到达操作系统内核,但操作系统内核逻辑出了问题,卡在内核了,所以进程对象没有完全释放。

  2. 怎么看内核callstack
    使用local kernel debug,管理员命令行运行"bcdedit /debug on",然后重启电脑,用windbg->kernel debugging->local启动local kernel debug(简称lkd)。 特别注意,因为开启lkd需要重启电脑,所以建议提前把lkd设置好,因为程序出问题现场非常宝贵,重启之后很可能难重现问题。

  3. 没有启动lkd,怎么生成kernel dump
    https://technet.microsoft.com/en-us/sysinternals/notmyfault.aspx NotMyFault工具可强制使windows进入崩溃,如果之前虚拟内存大小及位置不符合,需要设置完之后重启电脑:
    a.系统->高级系统设置->高级->性能->设置->高级->虚拟内存 window所在安装盘设置大小必须大于物理内存
    b.系统->高级系统设置->高级->启动和故障恢复->设置->系统失败->写入调试信息->完全内核转储
    如果b项没有"完全内核转储",修改注册表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CrashControl]
    “CrashDumpEnabled”=dword:0000

<think>我们被要求区分用户态和内核态导致的coredump。根据引用内容,我们知道coredump是在进程从内核态返回到用户态时,内核检查到有需要生成coredump的信号(如SIGSEGV)而触发的。那么,如何判断这个信号是由用户态还是内核态的问题引起的呢? 关键点: 1. 信号是在哪里产生的? - 如果信号是由于用户态程序执行了非法操作(如访问非法内存地址)而触发的,那么此时CPU处于用户态,但信号的处理(包括生成coredump)是由内核内核态完成的。 - 如果信号是由于内核态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比如在内核模块中发生了空指针解引用),那么此时CPU处于内核态,这种错误通常会导致内核崩溃(如oops或panic),而不是仅仅生成用户进程的coredump。但是,如果内核在执行系统调用时发现用户态传递的参数非法,它可能会向用户进程发送信号(如SIGSEGV),这种情况实际上是用户态的问题。 2. 如何区分? - 通过coredump文件的分析:使用gdb查看coredump的堆栈(bt命令)。如果堆栈显示在用户态代码中(比如用户程序的函数调用栈),那么问题很可能在用户态。如果堆栈显示在系统调用中(比如在某个系统调用内部),那么可能是用户态传递了非法参数导致系统调用内部出错,但问题根源在用户态。如果堆栈显示在内核模块中(比如驱动代码),那么可能是内核模块的问题,但这种情况通常会导致内核崩溃,而不是仅仅生成用户进程的coredump。 - 通过内核日志(dmesg):如果内核在执行系统调用时遇到问题,可能会在内核日志中留下记录。例如,如果内核发现用户态传递的指针非法,可能会打印一条错误消息,比如“unable to read userspace”或者“segfault at [address]”。如果内核自身出现问题(如内核模块崩溃),则会有内核oops信息。 3. 引用[1]提到:进程从内核态返回到用户态前,内核会检查信号队列并处理信号。因此,即使信号是由用户态触发的(比如用户态访问了非法地址,触发缺页异常,然后内核在异常处理中给进程发送SIGSEGV信号),信号的真正处理(包括生成coredump)也是在内核态完成的。所以,生成coredump这个动作是内核完成的,但触发信号的原因可能是用户态的错误。 4. 引用[3]详细描述了生成coredump的过程,它是在内核态中执行的(do_coredump函数)。 因此,判断coredump是由用户态还是内核态问题引起,主要看触发信号的原因。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步骤: 1. 检查coredump的堆栈(用户态堆栈): - 使用gdb:`gdb <可执行文件> <core文件>`,然后运行`bt`查看堆栈。 - 如果堆栈的最顶层(即崩溃点)在用户代码中,那么就是用户态的问题(例如,用户程序中的数组越界、空指针等)。 - 如果堆栈的最顶层在系统调用中(比如停在某个系统调用函数中),那么可能是系统调用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但原因可能是用户态传递了非法参数,也可能是内核系统调用实现的问题。 2. 检查内核日志(dmesg): - 运行`dmesg -T`查看内核日志,寻找崩溃时间点附近的内核消息。 - 如果日志中有类似“segfault at 7f0e8a0b3000”这样的消息,并指出错误发生在某个进程,且给出了用户态地址(地址在用户空间范围),那么通常是用户态的问题。 - 如果日志中有内核oops信息(比如“Oops: 0000 [#1] SMP”),那么可能是内核代码的问题(如内核模块错误),但这种情况通常会导致整个系统不稳定,而不仅仅是生成一个coredump。 3. 注意:在系统调用中,如果内核代码发生严重错误(如空指针解引用),会导致内核崩溃(panic),而不仅仅是发送信号给用户进程。所以,如果只是用户进程coredump而没有内核崩溃,那么问题通常不是内核代码的错误,而是用户态的问题(比如传递了非法参数导致系统调用返回错误,或者系统调用在检查参数时发现错误而发送信号)。 4. 特殊情况:如果用户态程序通过某种方式执行了内核代码(比如通过syscall指令进入系统调用),然后在系统调用中,由于内核代码的缺陷(比如没有正确检查用户传递的参数)导致内核访问了非法地址,那么此时内核会如何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内核可能会触发一个oops,并可能杀死当前进程(发送SIGSEGV等信号),也可能导致内核崩溃。所以,如果发生了内核oops,那么问题可能在内核。 总结判断方法: - 用户态问题引起的coredump: - coredump堆栈显示在用户态函数中(非系统调用)。 - 或者堆栈显示在系统调用入口(如`__libc_xxx`调用了一个系统调用),但内核日志显示是用户态地址非法。 - 内核日志中没有内核oops,只有关于该进程的segfault信息(地址在用户空间)。 - 内核态问题引起的coredump(较少见,通常会导致内核崩溃或oops): - 如果内核代码本身有缺陷(如内核模块bug),在执行系统调用时导致内核崩溃(oops),那么此时除了生成coredump外,内核日志中会有明显的oops信息。 - 注意:内核态问题导致的用户进程coredump,通常是因为内核在系统调用中检测到错误而发送信号给进程,但内核自身没有崩溃。如果内核崩溃了,那么整个系统可能都会挂起,而不仅仅是产生coredump。 因此,我们通常认为,如果内核日志中没有oops,那么coredump是由用户态问题引起的。如果内核日志中有oops,并且oops发生在该进程执行系统调用期间,那么可以认为是内核态问题(如内核模块缺陷)导致的。 举例: 1. 用户态问题:程序访问了0地址(用户空间地址0)。 - gdb堆栈:`#0 0x0000000000400546 in main () at test.c:5`,代码行是`*p=10;`,p为NULL。 - dmesg:`[ 1234.567890] test[12345]: segfault at 0 ip 0000000000400546 sp 00007ffc12345678 error 6 in test[400000+1000]` 错误地址0,属于用户空间。 2. 内核态问题(内核模块缺陷):在系统调用中,内核模块访问了非法地址(比如内核空指针)。 - 此时,内核会触发oops,dmesg会打印oops信息,并可能杀死当前进程(生成coredump)或者导致系统崩溃。 - dmesg:`[ 1234.567890] BUG: unable to handle kernel NULL pointer dereference at 0000000000000000` - 同时,gdb查看coredump的堆栈可能停在系统调用中(如`__libc_read`,然后调用了`syscall`,最后停在某个内核函数,但用户态堆栈无法显示内核函数,因为coredump只保存用户空间内存)。 注意:coredump文件只包含用户空间的内存映像,不包含内核空间的信息。因此,通过gdb查看coredump只能看到用户态的堆栈。如果堆栈显示在系统调用中(比如停在`read`函数),那么我们需要结合内核日志来判断。 所以,步骤归纳: 1. 用gdb查看coredump,看崩溃点是否在用户代码中,如果是,则是用户态问题。 2. 如果崩溃点在系统调用中(比如`__libc_xxx` -> `syscall`),那么检查内核日志(dmesg): - 如果dmesg中有该进程的segfault信息,且地址是用户空间地址,则是用户态问题(比如传递的缓冲区指针无效)。 - 如果dmesg中有内核oops,且发生在该系统调用过程中,则是内核态问题(内核模块或内核代码缺陷)。 3. 如果没有内核日志信息,但coredump显示在系统调用中,且用户态传递的参数经过检查是合法的,那么可能是内核问题,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需要进一步在内核调试环境中复现。 因此,主要依据是内核日志(dmesg)中是否有oops或内核错误信息。 参考引用[1][2][3][4],我们可以得出:coredump的生成是内核内核态完成的,但触发信号的事件(如页错误)可能发生在用户态(用户态访问非法地址)或内核态内核态访问非法地址)。但内核态访问非法地址通常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oops/panic),而不仅仅是用户进程的coredump。 所以,大多数情况下,用户进程的coredump是由用户态问题引起的。只有当内核日志中明确记录了内核oops,并且oops发生在该进程的上下文中时,我们才认为是由内核态问题引起的。 回答结构: 1. 分析原因:解释用户态和内核态问题导致coredump的不同机制。 2. 判断方法:分步骤说明如何通过gdb和dmesg判断。 3. 示例:给出两种情况的示例。 4. 总结:快速判断方法。 注意:根据要求,生成相关问题。</think>### 如何区分用户态和内核态导致的coredump #### 一、核心判断依据 1. **调用栈位置分析** - **用户态问题**:`gdb bt` 显示崩溃点在用户空间函数 ```bash #0 0x00007f5a8b765e97 in raise () from /lib64/libc.so.6 #1 0x00007f5a8b7677e8 in abort () from /lib64/libc.so.6 #2 0x000055d6c4b8023d in main () at user_code.c:15 # ← 用户空间代码 ``` - **内核态问题**:`gdb bt` 显示崩溃点在系统调用或内核函数 ```bash #0 0x00007f0d3a4b9f20 in __GI_raise (sig=sig@entry=6) at ../sysdeps/unix/sysv/linux/raise.c:51 #1 0x00007f0d3a4bb8c1 in __GI_abort () at abort.c:79 #2 0x00007f0d3a8f5d97 in drv_fault_handler () from /lib/modules/5.4.0/kernel/drivers/faulty.ko # ← 内核模块 ``` 2. **内核日志特征** - **用户态问题**:`dmesg` 显示用户空间地址错误 ``` [ 153.287465] traps: app[pid] general protection fault ip:401520 sp:7ffc3f4a2e00 error:0 in app[401000+1000] ``` - **内核态问题**:`dmesg` 显示内核地址错误或Oops ``` [ 207.115362] BUG: unable to handle kernel NULL pointer dereference at 0000000000000030 [ 207.115367] Oops: 0000 [#1] SMP PTI # ← 内核Oops标识 ``` 3. **信号来源分析** - **用户态问题**:信号由CPU异常触发(如SIGSEGV/SIGILL),发生在用户指令执行时 - **内核态问题**:信号由内核主动发送(如SIGKILL/SIGABRT),发生在系统调用处理中[^1] #### 二、诊断步骤 ```mermaid graph TD A[获取coredump] --> B[GDB分析调用栈] B --> C{崩溃点位置} C -->|用户空间函数| D[用户态问题] C -->|系统调用/内核函数| E[dmesg检查内核日志] E -->|含Oops/NULL指针| F[内核态问题] E -->|用户地址错误| D ``` 1. **GDB定位崩溃点** ```bash gdb -q <executable> core (gdb) bt full # 查看完整调用栈 (gdb) info registers # 检查指令指针(rip)值 ``` - 若`rip`在`0x000055...`或`0x00007f...`范围 → 用户态问题 - 若`rip`在`0xffffffff...`范围 → 内核态问题 2. **内核日志验证** ```bash dmesg -T | grep -E 'Oops|traps|BUG|segfault|pid=<PID>' ``` - 关键字段分析: - `general protection fault` + 用户地址 → 用户态 - `unable to handle kernel paging request` → 内核态 3. **内存地址范围检查** | 地址范围 | 归属 | 典型错误 | |-----------------------|----------|-----------------------| | 0x0000555xxxxx - 0x00007ffffff | 用户空间 | SIGSEGV at 0x401bd0 | | 0xffffffff8xxxxxxx | 内核空间 | NULL dereference at 0xffffffffc0002030 | #### 三、典型案例分析 1. **用户态问题示例** - 现象:访问空指针 ```c // user_code.c int *p = NULL; *p = 42; // 触发SIGSEGV ``` - 诊断: ``` # gdb输出 Program terminated with signal SIGSEGV, Segmentation fault. #0 0x000055555555515d in main () at user_code.c:5 ``` ``` # dmesg输出 [ 82.456127] app[3178]: segfault at 0 ip 000055555555515d sp 00007ffeec3a5b00 error 6 ``` 2. **内核态问题示例** - 现象:驱动模块空指针解引用 ```c // kernel_module.c static int faulty_write(...) { int *p = NULL; *p = 0xDEAD; // 触发内核Oops } ``` - 诊断: ``` # gdb输出 (用户栈无有效信息) #0 0x00007f0c1a4b9f20 in __GI_raise () from /lib64/libc.so.6 ``` ``` # dmesg输出 [ 307.228740] BUG: unable to handle kernel NULL pointer dereference at 0000000000000000 [ 307.228745] Oops: 0002 [#1] SMP [ 307.228748] Call Trace: [ 307.228751] faulty_write+0x25/0x30 [faulty] # ← 内核模块错误 ``` #### 四、特殊场景处理 1. **系统调用参数错误** - 用户传递非法参数(如无效指针)→ 表面是内核崩溃,实为用户态问题 - 特征:`dmesg`显示`bad address`或`fault in non-kernel area` 2. **内核资源耗尽** - OOM(Out-Of-Memory) kill → 内核主动发送SIGKILL - 验证:`dmesg | grep -i 'killed process'` > **黄金法则**:当`dmesg`中出现`Oops`或`BUG:`时,99%为内核态问题;若仅进程级错误日志且GDB指向用户代码,则为用户态问题[^1][^3]。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