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全球程序员炸锅!老黄伦敦放豪言:编程语言的未来是「Human」
程序员们又要紧张了......
英伟达(NVIDIA) 的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再次以其前瞻性的言论把的全球科技圈点燃。在近期的伦敦科技周上,老黄语出惊人,他宣称,未来新的编程语言将是”Human”,即人类语言本身。
"老黄"说了什么?"Human"语言的核心理念
在伦敦科技周的上,黄仁勋与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同台对话时,清晰地阐述了他的观点。他回顾道,在过去,计算机技术门槛颇高,并非人人都能轻易掌握。 CNBC报道,黄仁勋指出:“我们必须学习编程语言。我们必须构建它。我们不得不设计这些非常复杂的计算机。他紧接着话锋一转:“现在,突然之间......有一种新的编程语言。这种新的编程语言被称为 ‘human.’”
黄仁勋认为,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大型语言模型(LLMs)的崛起,正在成为一种”伟大的均衡器”(the great equalizer)。
它使得任何人,无论是否具备专业的编程知识,都能够使用日常语言与计算机进行交互,并指令它们完成复杂的任务。
他生动地举例说明,现在让计算机编写程序、生成图像,甚至创作诗歌,方法就是”礼貌地询问”,就像向一个人提出请求一样。黄仁勋提到:“真正令人惊奇的是,你对人工智能进行编程的方式就像你对人进行编程的方式一样。
”他甚至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场景:“你说,”你是一位不可思议的诗人。你对莎士比亚的著作有着深厚的理解,我希望你写一首诗来描述今天的主题演讲。“不用费多大力气,这个人工智能就能帮你创作出一首如此美妙的诗。”
这一理念的核心在于,AI技术将编程的门槛降至近乎为零。正如黄仁勋所强调的,很少有人懂C++或Python,但所有人都知道human”。
这意味着,未来人机交互将不再依赖于学习复杂的数据结构、算法,甚至连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都可能成为过渡。人们最需要掌握的,是如何用自己熟悉的自然语言- 无论是中文、英文还是其他任何语言—-与AI高效沟通。
"Human"语言的演进:从自然交互到精确指令的回归与超越
黄仁勋的”Human”语言构想,并非空中楼阁。它植根于人机交互历史的演进,并预示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回顾计算机发展史,人类最初便尝试用自然语言与机器沟通,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这一尝试以失败告终,催生了FORTRAN、COBOL等形式化、精确的编程语言,这些语言在数字时代扮演了关键角色。如今,AI的出现似乎让我们回到了原点,能够再次用自然语言对计算机发号施令。
最终可能形成一个三层架构:人类层(自然语言交流)、翻译层(AI自动转为正式规范)、机器层(依靠正式协议可靠执行)。这好比一个”终极编译器”,无缝地将人类意图转化为机器能够精确执行的指令。
业界的反响:是革命的号角还是过于乐观的预言?
黄仁勋的言论在开发者社区和行业专家中激起了千层浪,观点呈现多元化。
一部分人对此表示乐观,认为这是技术民主化的体现。例如, id Software的联合创始人约翰·卡马克(John Carmack) 在回应相关言论时表示:“编码”从来都不是价值的来源,人们不应该过度依赖它。解决问题才是核心技能。”
隆德大学的Bjorn Regnell教授在GitHub上分享了他的看法,他认为AI不会取代软件工程师,而是帮助提升抽象层次,构建更复杂的系统。他强调:“是的,我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处理繁琐的、样板化的编码细节。不,我不认为人工智能会取代我们软件工程师。但它会帮助我们提高抽象级别,创建更复杂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