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内存管理-基本分段管理方式

本文介绍了操作系统中分段存储管理方式,旨在满足用户编程需求。每个作业被划分为多个段,如主程序、子程序、数据和栈,段表记录了段的基址和长度。地址变换通过段表寄存器和段表进行,防止越界访问。当段表存于内存,每次访问可能降低效率,可通过联想存储器优化。内容源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引入分段存储管理方式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满足用户(程序员)在编程和使用上多方面的要求。

在分段存储管理方式中,作业的地址空间被划分为若干个段,每个段定义了一组逻辑信息

例如,有主程序段MAIN、子程序段X、数据段D及栈段S等(如下段表图)。每个段都有自己的名字。为了实现简单起见,通常可用一个段号来代替段名,每个段都从0开始编址,并采用一段连续的地址空间。段的长度由相应的逻辑信息组的长度决定,因而各段长度不等。整个作业的地址空间由于是分成多个段,因而是二维的,亦即,其逻辑地址由段号(段名)和段内地址所组成。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