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平均算法
k-平均算法源于信号处理中的一种向量量化方法,现在则更多地作为一种聚类分析方法流行于数据挖掘领域。k-平均聚类的目的是:把n个点(可以是样本的一次观察或一个实例)划分到k个聚类中,使得每个点都属于离他最近的均值(此即聚类中心)对应的聚类,以之作为聚类的标准。k-平均聚类倾向于在可比较的空间范围内寻找聚类,期望-最大化技术却允许聚类有不同的形状。
给定表示为d的N个实例的数据集(),将这些N个实例分割成k个聚类S1,…,Sk,使得一些目标函数f(S1,…,Sk)最小化
K是我们事先给定的聚类数,目标函数f也是事先给定的。
该算法主要分为两步:
分配(Assignment):将每个观测分配到聚类中,使得组内平方和(WCSS)达到最小。因为这一平方和就是平方后的欧氏距离,所以很直观地把观测分配到离它最近得均值点即可。(数学上,这意味依照由这些均值点生成的Voronoi图来划分上述观测)。
• 更新(Update):计算得到上步得到聚类中每一聚类观测值的图心,作为新的均值点。
k-平均算法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5-02-17 10:32:56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