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Java常见的垃圾收集器
- Serial GC,它是最古老的垃圾收集器,采用复制算法,收集新生代垃圾。“Serial”体现在其收集工作是单线程的,并且在进行垃圾收集过程中,会进入“Stop-The-World”状态。当然,其单线程也意味着精简的GC实现,无需维护复杂的数据结构,初始化也简单,所以一直是Client模式下JVM的默认选项。
- Serial Old,Serial Old是Serial收集器的老年代版本,同样是单线程的,采用标记-整理算法。
-XX:+UserSerialGC
- ParNew。ParNew收集器其实就是Serial GC的多线程版本,收集新生代垃圾。最常见的应用场景是配合老年代的CMS GC工作。
-XX:+UseConcMarkSweepGC -XX:+UseParNewGC
- CMS(Concurrent Mark Sweep) GC。基于标记-清除算法(Mark-Sweep),设计目标是尽量减少停顿时间,这一点对Web等反应时间敏感的应用非常重要。但是,CMS采用的标记-清除算法,存在着内存碎片化问题,所以难以避免在长时间运行等情况下发送Full GC,导致恶劣的停顿。另外,既然强调了并发,CMS会占用更多CPU资源,并和用户线程争抢。
- 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它是server模式下JVM的默认GC选择,也被称作是吞吐量优先的GC。其新生代和老年代都是并行运行的,在常见的服务器环境中更加高效。
-XX:+UseParallelGC
- G1 GC。是一种兼顾吞吐量和停顿时间的GC实现,是JDK9以后默认的GC选项。G1可以直观的设定停顿时间,相比于CMS GC,G1未必能做到CMS在最好情况下的时间停顿,但是最差情况要好很多。G1的内存结构类似棋盘的一个个region。Region之间是复制算法,但整体上可看做是标记-整理算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内存碎片。尤其是当Java堆非常大的时候,G1的优势更加明显。
二、垃圾收集的算法
对于对象实例,如何判断其是否应该被收集。有两种算法,引用计数和可达性分析算法。引用计数存在循环引用的问题,Java中没有采用引用计数,采用了可达性分析算法。
- 复制算法。
- 标记-清除算法。出现碎片化问题,会导致Full GC,停顿很长时间。
- 标记-整理算法。
目前在应用中都使用复合算法。
三、垃圾收集过程
在了解具体过程前,先明确两个概念:
- 新生代GC(Minor GC):指发生在新生代的垃圾收集动作,Minor GC非常频繁,一般回收速度也较快。
- 老年代GC(Major GC):发生在老年代的垃圾收集动作,Major GC一般比Minor GC慢十倍以上。
- Full GC:发生在全堆的GC。
- Java应用不断创建对象,通常都是分配在Eden区域,当其空间占用达到一定程度,调用Minor GC。存活下来的对象年龄+1.
- 经过一段时间,再次执行Minor GC,存活下来的对象年龄+1,当对象年龄到一定程度,会“晋升”,被移动到老年代。
- 经过很长时间,老年代也会发生GC,发费时间会比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