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网络的业务模型与应用场景
1. 节点选择与通信范围
在网络通信中,节点的选择至关重要。若一个节点超出范围,就无法进行进一步的通信。对于使用多个节点的用户来说,不能仅仅选择高带宽的节点。例如,若该节点是高速公路上汽车里的手机,它很快就会超出范围,届时就需要寻找新的路由。因此,用户应优先选择那些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提供漫游服务的节点,尽管即时回报(即短视回报)可能较低。
2. 合作网络的经纪模型
2.1 基于拍卖的合作机制
为适用的业务模型引入了包含服务质量约束的基于拍卖的合作机制,尤其考虑了基于经纪的业务模型。假设源节点 S 需要借助邻近的短程无线电设备连接到接入点 AP,具体流程如下:
1. 源节点广播包含其服务质量要求的合作请求,期望从邻近设备获得响应。
2. 邻近设备收到源节点的请求后,会考虑服务质量要求和自身相关的本地成本,以欧元/比特为单位回复合作价格。
若没有邻近设备,或者没有设备能提供所需的服务质量,源节点就无法进行通信,也就不存在业务机会。当源节点收到任何邻近节点的响应后,会选择合作成本最低的节点,并回复同意其报价。若邻近节点的报价过高、不具成本效益或无法承受,源节点则不做回应。
2.2 中继节点的作用
源节点选择具有成本效益的邻近节点(即中继节点 R)进行合作后,中继节点会在接入点(网络服务提供商)和源节点(客户端)之间充当“经纪人”角色。从通信(技术)角度看,中继节点会通过各种合作协议(如解码转发、放大转发等)接收源节点的数据并发送到接入点。
中继节点通过激活其内部的“经纪代理”(一种应用协议)来建立源节点和接入点之间的合作通信链路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