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群优化与蚁群算法:原理、应用与挑战
在计算智能领域,粒子群优化(PSO)和蚁群算法是两种重要的优化算法,它们分别从鸟类群体行为和蚂蚁群体行为中获得灵感,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
粒子群优化算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主要用于优化具有连续值参数的函数。在使用PSO时,当满足特定条件时,会进行合并测试,如当$S_{k1}.R = S_{k2}.R = 0$时,会考虑测试$||S_{k1}.\hat{y} - S_{k2}.\hat{y}|| < \mu$,其中$\mu$是一个接近零的小值,如$\mu = 10^{-3}$。为避免在搜索空间的域上调整$\mu$,会将$||S_{k1}.\hat{y} - S_{k2}.\hat{y}||$归一化到区间$[0, 1]$。同时,搜索多个解决方案时,可使用多种停止条件来终止搜索,重要的是确保每个子群都收敛到一个唯一的解决方案。
应用领域
- 神经网络训练
- 监督学习 :在监督式神经网络训练中,主要目标是调整一组权重,使目标(误差)函数最小化,通常使用SSE误差作为目标函数。为使用PSO训练神经网络,需要找到合适的表示和适应度函数,由于目标是最小化误差函数,适应度函数就是给定的误差函数。每个粒子代表优化问题的一个候选解,一个粒子代表一个完整的网络,粒子位置向量的每个分量代表一个神经网络权重或偏置。许多研究人员对PSO在神经网络训练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如Eberhart和Kennedy将基本PSO应用于前馈神经网络(FFNN)的训练;Mendes等人评估了不同邻域拓扑对训练FFNN的性能;Hirata等人分别评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73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