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复杂性中的相对可计算性与NP结构探究
1. 相对可计算性与NP完全性
在计算复杂性理论中,我们关注不同集合之间的可计算性和复杂性关系。对于NP类问题,有两种重要的完全性概念:多项式时间图灵归约(≤P T)完全性和多项式时间多一归约(≤P m)完全性。
首先,通过特定的构造过程,可以得到一个集合B,使得集合A满足A ≤P T B但A ̸≤P m B。具体构造步骤如下:
- 设m = 1 + max{n,|fi(x)|},并以与条件7.1一致的方式将B的定义扩展到所有长度小于m的单词。
- 步骤1总能找到一个字符串x,否则A能在多项式时间内多一归约到有限集B(n),这将意味着A ∈P。
- 步骤2和3可以执行,因为字符串za的成员资格的判定是确定的。
对于≤P T -完全的NP集合,有如下重要定理:如果A是≤P T -完全的NP集合,那么A ∈P当且仅当P = NP。不过,目前还不清楚是否存在是≤P T -完全但不是≤P m -完全的NP集合,以及是否存在NP中的集合A和B,使得A ≤P T B但A ̸≤P m B。
2. 搜索问题
许多组合决策问题自然地以搜索问题的形式出现,即计算比简单的接受或拒绝更有用的输出值。例如,哈密顿回路问题,我们不仅关心图是否有哈密顿回路,更希望能输出一个哈密顿回路(如果存在)。
对于NP中的集合L,搜索问题是找到一个算法,对于每个实例x,如果x ∈L,计算一个字符串y,使得|y| ≤ pL(|x|)且RL(x,y)。这里,RL是一个多项式时间可判定的关系,pL是一个多项式,它们定义了集合L。
定义Prefix(RL, pL) = {⟨x,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9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