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不对称视角看威慑:从战术到操作层面的博弈分析
在网络安全领域,攻击者与用户之间的对抗可以通过博弈论的视角进行深入分析。本文将探讨两种不同类型的威慑博弈:战术威慑的筛选博弈和操作威慑的信号博弈,并分析其中的策略均衡和影响因素。
1. 战术威慑:筛选博弈示例
以尼日利亚诈骗者的情景为例,构建筛选博弈来理解战术威慑。该博弈的流程如下:
1. 自然分配用户类型 :“自然”玩家行动,分配用户类型 (t_s)(安全型)和 (t_u)(不安全型)的分布。假设玩家 1 类型的分布为 ((p, 1 - p)),但双方都无法观察到该随机变量的实现,这取决于诈骗的性质。
2. 攻击者发起筛选行动 :玩家 2(攻击者/垃圾邮件发送者)在不知道玩家 1 类型的情况下先行动。玩家 2 可以选择以成本 (c_s) 发起筛选行动 (s)(如发送垃圾邮件),或者选择不参与((\neg s))而不产生成本。这一选择基于玩家 2 对玩家 1 类型的信念 (p)。
3. 玩家 1 识别诈骗并回应 :玩家 1 对诈骗的识别决定了其类型。玩家 1 可以选择回应或不回应筛选行动,这一选择可能或可能不反映其类型。不回应的收益为 0。此后,双方可以推断出玩家 1 的类型,游戏类似于完全信息博弈。
4. 收益计算 :对于玩家 2,如果成功从不安全用户那里得到回应,将获得 (l)(玩家 1 的“损失”);如果玩家 1 是不安全型且回应了诈骗,将遭受损失 (-l)。如果玩家 1 是安全型,将从诈骗者那里获得收益 (\beta)(消耗攻击者未用于其他地方的资源)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