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手臂内表面信号传播建模与脑肿瘤检测技术研究
1. 人体手臂内表面信号传播建模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在无线体域网(WBAN)领域,IEEE802.15.6 建议在 400、600 和 900 MHz 频段进行操作。此前虽有一些关于人体信号传播的研究,但在 900 MHz 频段,尚未有合适的信道模型考虑信号传播的统计特性。因此,研究该频段下人体手臂内表面的路径损耗特性,开发统计路径损耗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1.2 信道建模设置
信道建模对于模拟人体周围的实际场景至关重要。具体设置如下:
- 设备选择 :使用能产生高达 4.8 GHz 频率的通用信号发生器作为发射端,能在相同频段工作的通用频谱分析仪作为接收端。发射机和接收机均调谐到 900 MHz。
- 天线规格 :发射和接收天线均为微型天线,尺寸为 46 mm × 6 mm,增益为 2 dB,电压驻波比(VSWR)小于 2 mm,适合安全地安装在人体上而不影响活动。
- 测量步骤 :发射机置于手腕内侧,接收天线可移动。每次测量时,接收天线与发射机的间距增加 10 mm,初始间距为 10 mm。记录每次测量的接收功率。
以下是测量步骤的 mermaid 流程图:
graph LR
A[开始] --> B[设置发射机于手腕内侧]
B --> C[设置初始 T - R 间距为 10 mm]
C --> D[记录接收功率]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29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