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分配与均衡:原理、挑战与应用
1. 非代理负载分配的考量因素
在进行非代理负载分配时,有几个关键因素需要考虑:
- 资源可用性 :根据应用需求(如服务级别协议[SLA]中规定的),选择具有最多可用资源(如CPU、内存)的服务器组件。
- 组件当前负载 :流量应分散以最大化资源利用率,但不能使组件超出其资源限制并触发过载条件。
- 延迟 :应分配请求以最小化最终用户的响应延迟。这可能包括根据与最终用户的最近位置优先选择组件,以最小化传输延迟。
代理负载均衡器处于关键服务交付路径中,因此通常设计为高可用性,并且通常以某种形式的顺序冗余进行部署。
2. 非代理负载分配策略
非代理负载分配有多种策略,其中DNS和静态配置较为常见:
- DNS负载均衡 :
1. 客户端向DNS服务器发送域名(如www.wikipedia.org),并接收分配给该域名的一个或多个IP地址。
2. 客户端缓存这些地址。
3. 客户端使用DNS提供的一个IP地址发送服务请求。
4. 如果服务器未能成功向客户端返回响应,则客户端可以重试向DNS原始响应中提供的另一个IP地址发送请求,或者客户端可以向DNS请求另一个IP地址使用。
5. 所选服务器实例向客户端返回响应。
6. 客户端继续使用该服务器发送与该会话或事务相关的其他消息。
- 静态配置负载均衡 :
1. 将一个(或多个)服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1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