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场中材料的介电行为解析
1. 引言
在电学领域,材料可根据其导电性能进行分类。那些不能导电或阻止电流通过的材料被称为绝缘体,常见的例子有玻璃、橡胶、塑料、云母、蜡、纸张、陶瓷和聚合物等。而介电材料本质上就是绝缘体,这意味着它们无法传导电流。不过,从功能角度来看,绝缘材料的主要作用是抵抗电流的流动,而介电材料的核心功能则是存储电能。
金属拥有自由电子,半导体具备自由电荷载流子(电子和空穴)。当施加电场时,这些自由电荷能够在材料中自由移动,从而使金属和半导体具备导电能力。然而,介电材料(即绝缘体)既没有自由电子,也不存在自由电荷载流子。当它们处于电场中时,与原子或分子束缚在一起的电荷会发生位移。这些微观位移的累积效应会导致净极化现象的产生,这可能是由于感应偶极矩的形成(电子极化和离子极化),也可能是因为材料中原本就存在的永久电偶极子的旋转(取向极化)。因此,当施加外部电场时,介电材料的表面会出现感应电荷。简而言之,介电材料是一种能够传递电效应但不导电的绝缘材料。
2. 偶极矩
两个电荷量相等但极性相反、间距为“A”的电荷构成一个电偶极矩,其计算公式为:
[p = QA]
其中,(p) 是偶极矩,单位为库仑 - 米。偶极矩是一个矢量,方向从负电荷指向正电荷,其常用单位是德拜,(1) 德拜 ( = 3.33×10^{–30}) 库仑·米。
3. 极化
3.1 极化的定义
将中性原子或分子转化为电偶极子的过程被称为极化。
3.2 自由电荷、束缚电荷和感应电荷
考虑一个由两个面积为“A”、间距为“d”的导电板组成的平行板空气电容器。当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5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