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概念解析
1. 引言
人类一直渴望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探索新的固体材料是现代科学中极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在深入研究各种工程材料的宏观性质之前,我们需要回顾原子和固体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从而构建坚实的理论基础。接下来,我们将探讨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原子间的相互作用等内容,这将有助于我们统一对各种材料性质的理解,并凸显其在科学和工业领域的应用价值。
2. 原子结构
2.1 原子的基本构成
物质由原子组成,根据玻尔理论,原子包含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围绕其在不同轨道上旋转的带负电电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电荷量为(1.6×10^{-19})库仑,中子则呈电中性。因此,原子核的电荷由质子数量决定,质子和中子通过强大的核力紧密结合在一起。电子带负电荷,电荷量为(-1.6×10^{-19})库仑,质量约为(9.1×10^{-31})千克,而质子或中子的质量约为电子质量的(1836)倍,所以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2.2 原子的电中性与相关参数
通常情况下,原子呈电中性,这意味着绕核旋转的电子数量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量相等。原子序数(Z)等于原子中质子或电子的数量,原子质量数(A)是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原子量是原子的实际重量,在数值上与原子质量数略有差异。
3. 氢原子的玻尔理论
3.1 基本假设
- 轨道假设 :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
- 力平衡假设 :电子所受的向外离心力与指向原子核的净静电引力平衡,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31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