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8)-结构型模式-Composite模式

本文详细探讨了复合模式的概念、功能及其在构建对象部分-整体层次结构中的作用,通过类结构图和对象结构图展示了模式的实现方式,并阐述了其牺牲的SOLID原则之一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带来的安全性和复杂性之间的权衡。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2.结构型模式

2.3   Composite模式

2.3.1 功能

            GoF的“高级“、“抽象”描述(不引用这句话吧,觉得他最准确;引用吧,只看这句话绝对是云里雾里,可以先把后面看完了再反回来看这句话):

·        你想表示对象的部分 -整体层次结构 

·        你希望用户忽略组合对象与单个对象的不同,用户将统一地使用组合结构中的所有对象。

                其实Composite模式是使用递归来构建一颗树,这个树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作为根的抽象类既可以代表叶子节点,又可以代表叶子节点的容器。

                Composite其实牺牲了SOLID原则的InterfaceSegregation Principle,进而引起的误操作的可能性(安全性),在这种模式下实现一颗安全的树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换来了对用户的透明性。

2.3.2 类结构图、对象结构图与协作关系

类结构图:


Composite  模式的关键是一个抽象类,它既可以代表叶子节点,又可以代表叶子节点的容器。在上图中这个类就是Component,它声明一些与特定叶子节点相关的操作(Operation()),同时也声明了所有的组合对象共享的一些操作,如Add(),Remove(),GetChild();

Leaf(叶子节点)由于没有子节点,因此不再定义与子类相关的操作。Composite定义了Component对象的集合,Composite的操作Operation是通过调用它的子部件的Operation()来实现。由于Composite与Component的接口是一致的,因此可以递归地组合其他Composite对象.

 对象结构图:

 

协作:用户(Client)使用 C o m p o n e n t类接口与组合结构中的对象进行交互。如果接收者是一个叶节点 , 则直接处理请求。如果接收者是 Composite, 它通常将请求发送给它的子部件,在转发请求之前与/或之后可能执行一些辅助操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