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batch数据迁移时chunk size设置的问题

本文探讨了在使用Spring Batch进行大规模数据迁移时遇到的效率问题。随着数据量从200万增加到300万,迁移时间从8分钟增长到4小时以上。分析认为,数据库主键约束和频繁的提交操作可能是导致效率下降的原因。通过将chunk size从500增加到1000,迁移时间减半。因此,适当调整chunk size可以优化性能,但在内存允许的情况下,增大chunk size对小规模数据迁移并无明显提升。

背景信息

从一个数据库向另一个数据库迁移数据

migrate的实现使用了spring batch,通过分页的reader读数据,分页大小为500,每一个step的chunk size设置为了500,定义大致如下:

.listener(new BPStepListener(tenant))
                .transactionManager(new DataSourceTransactionManager(detinationDataSource))
                .<Map<String, Object>, Map<String, Object>>chunk(500)
                .reader(buildItemReader(dataSource, table, tenant))
                .processor(new CustomItemProcessor())
                .writer(buildItemWriter(detinationDataSource, table, targetNameSpace))
                .faultTolerant().skip(DuplicateKeyException.class).skipLimit(10)
                .build();

在这个step定义当中chunk size设置为了500,也就意味着每读取,处理500条数据会向目标数据库写一次数据,即进行一次数据库提交。

上面是spring batch的使用背景信息.

遇到的问题

遇到的问题是数据量特别大时的效率问题。

当源数据库的数据量不大的时候,具体来说,每一个step处理的数据不超过200万之前,效率都很不错,对于一张超过200万数据的表,花的时间大概在8分钟左右就全部迁移完成。

但是当数据量达到300多万之后,发现效率急剧下降,一次数据迁移耗时多达4个小时以上。

分析及解决方案

按理说300万的数据是200万的1.5倍左右,那么花的时间为什么会相差这么多,这一点让我非常困惑。经过自己分析觉得可能的原因应该如下:

  • 数据库有主键的约束,当数据量非常大的时候,每次插入一条记录都需要校验大量的数据
  • 每次提交500条数据,当数据量非常大的时候,提交的次数会非常多,开销很高。

第二点原因看上去有点不靠谱,因为当有200万数据的时候,一样的配置只跑了8分钟。但是博主还是尝试了一下,将chunk size改为了1000,即1000条数据向数据库提交一次。结果发现执行果然变快了,而且快了非常多,从四个半小时变为了两个半小时左右。

{
    "table": "xxx",
    "jobStatus": "COMPLETED",
    "jobStartTime": "2019-06-11T10:36:26.538+0000",
    "jobEndTime": "2019-06-11T12:59:15.559+0000"
}

因此执行的速度和我们提交数是由关系的。spring batch通过设置chunk size来指定commit Interval.

如果chunk size设置成了1,则每个item都进行提交。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样设置是不好的,因为开始和提交transaction的成本非常高。 理想情况下,最好在每个transaction中处理尽可能多的数据。 因此,spring batch当中可以配置每次commit的数据。下面是一个例子:

@Bean
public Step step1() {
        return this.stepBuilderFactory.get("step1")
                                .<String, String>chunk(10)
                                .reader(itemReader())
                                .writer(itemWriter())
                                .build();
}

上面的例子当中每个事务中处理10条数据。 在处理开始时,开始transaction。 每次在ItemReader上调用read时,计数器都会递增, 当它达到10的时候,这10条数据的list就传递给ItemWriter,并提交事务。

因此,在内存不受太大影响的情况下,处理大量数据时,提高commit interval是提高执行效率的一个有效的方法。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若没有大量的数据迁移需求,则增大chunk size并不会提高效率。

评论 5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