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主要是根据李兴华老师所讲的课程总结的,主要为了以后复习所用,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1.public class文件名称必须与类名称一致,class文件名称可以与类名称不一致,在整个java中只允许有一个public class 声明,允许有多个class声明
2.类名称的所有单词的首字母必须大写,方法和属性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小写,后面单词的首字母大写
3.Java程序中,所有程序都是从主方法中开始执行的,主方法的定义: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4.一个*.class 文件只能从本目录中被访问,因为在默认的要求下classpath 就是默认的是从当前所在的文件夹中查找所要的文件,也就是说现在的java的运行机制:java命令->classpath->*.class
所以按照这种理解,如果将classpath指定好了一个位置的话,则以后不管在何种目录下都可以访问了:set
classpath=d:\testjava\easy;set classpath = . ;表示从当前所在的文件夹中查找所需要的*.class文件
5.Java中goto和const是保留字,目前java中是没有使用的
6.数据类型划分
7.基本数据类型大小
8.break语句可以强迫程序中断循环,当程序执行到break语句时,会离开此循环,继续执行循环外的下一个语句,如果break语句 出现在嵌套循环中的内层循环,则只会跳出内层循环;continue语句可以强迫调到循环的起始处,当程序执行到continue时,会停止运行剩余的循环主体,而是回到循环的开始处运行
9.任何语言都会包括: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10.方法的重载指的是方法名称相同,参数的类型或个数不同。千万注意:在方法的重载中只是根据参数类型或个数来区分的,与返回值无关
比如 public static int add(int x,int y);public static float add(int x,int y);不是重载,不能出现在同一个类中
11.数组的定义
数组是引用数据类型,Java中数组有初始化方式,一种是动态初始化,另一种是静态初始化,其中动态初始化又分两种定义格式
动态初始化:所有内容在数组声明时并不具体的指定,而都是以默认值得形式出现
第一种:
数据类型 数组名称[] = null; //声明数组,数组名保存在栈内存中
数组名称 = new 数据类型[长度]; //开辟数组空间,数组内容保存在堆内存中
eg:
int array[] = null;
array = new int[3]; //<span style="color:#ff0000;"><strong>注意该语句不是array[],只有一个数组名称</strong></span>
第二种:数据类型 数组名称[] = new 数据类型[长度] 或者 数据类型[] 数组名称 = new 数据类型[长度]
eg:
int array[] = new int[3]
或者
int[] array = new int[3]
一定要注意,数组本身是引用数据类型,引用数据类型的默认值是null。
静态初始化:数组定义之后,直接指明其内容
数据类型 数组名[] = {初值0,初值1 , ...... , 初值n}
eg:int array[] = {1,2,3,4,5,6,7};
二维数组的定义:
同理,动态初始化:
eg:int array[][] = new int[3][4]; //表示三行四列,通过new分配内存
eg:int array[][] = null;
array = new int[3][4];
静态初始化:
格式:数据类型 数组名[][] = {{第0行初值},{第一行初值},... , {第n行初值}};
eg:int array[][] = {{1,2},{3,4,5},{6,7,8,9}} ;
不要求每个子数组元素个数一样,Java会自动开辟对应大小的数组空间
12.Java实现可移植性的操作原理:*.java->.*class->JVM->OS
13.一个方法可以接收一个数组,也可以返回一个数组,如果接收一个数组的话,则此方法对数组所作的修改将全部被保留下来
内存的分配状态:
fun方法执行完之后会断开对数组对象的引用
14.数组的引用传递传递的是堆内存的使用权,可以将一个数组传递到方法中,传递的时候直接写数组名即可,接收时,需加上[],如13条
15.可变参数与foreach输出
可变参数:JDK1.5之后,使用了可变参数的概念,在调用方法的时候可以任意多的传递参数
格式: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称(类型...参数名称){}
eg:public static void fun(int... arg){}
传递的可变参数接收之后用数组保存
foreach输出
格式:for(数据类型 变量名称:数组名称){}
eg:
public static void fun(int... arg){
for(int x:args){
System.out.println(x);
}
}
16.封装的实现
封装:让内部的定义对外部不可见,防止外部直接修改内部属性,造成错误
为属性封装:private 属性类型 属性名称
为方法封装:private 方法返回值 方法名称(参数列表){}
被封装的属性如果需要访问,就需要编写setter和getter方法完成
eg: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String getName(){}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17.构造方法
Person per = new Person();
以上的Person()就是一个构造方法
构造方法:在一个类中定义方法名称与类名称一致,且无返回值的方法。
记住几点:
第一点:构造方法名称与类名称相同
第二点:构造方法的声明处不能有返回值声明类型的声明
第三点:不能再在构造方法中使用return关键字
注意:
在一个类中如果没有明确的定义一个构造方法的话,则会自动生成一个无参的,什么都不做的构造方法。
如果我们自己定义了一个有参的构造方法,则不会自动生成无参的的构造方法
构造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类中属性初始化。
构造方法支持重载
17.匿名对象是指只开辟了堆内存的实例对象,它比普通对象少了一个栈内存的引用关系,但是由于匿名对象没有对应的栈内存所指向,所以使用一次之后就等待被垃圾回收了。
18.String类
(1)String的实例化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String name = “Jack”
第二种:String name = new String(“Jack”);
(2)String内容比较:
第一种:通过==比较
==比较的是数值,这里比较的是地址值
第二种:equals()方法比较
equals()比较的是字符串的内容
(3)String两种实例化方式的区别:记住一个字符串就是String的匿名对象
String str1 = ”Hello“;
String str2 = ”Hello“;
则str1 == str2,说明两个对象的地址值一样
采用直接赋值的方式实例化,则每次赋值时会先检查堆内存中是否有相同的字符串,如果有,则直接将栈内存对象变量指向此堆内存空间,不会重新创建空间
采用new String()的方式实例化,由于内部的字符串属于匿名对象的原因,所以将产生两块堆内存空间,其中有一块将成为垃圾。
所以开发中最好使用直接赋值方式实例化
(4)字符串的内容不可改变
eg:
String str = ”hello“;
str = str + ”world!“;
改变的是堆内存的指向,字符串并没有改变
记住:
String要使用直接赋值方式实例化,因为采用构造方法实例化会开辟两个空间(若之前已存在相同内容的空间,则只开辟一个空间),造成空间浪费
一个字符串就是String的匿名对象
19.String类中的常用方法
|- 与字符相关:toCharArray()、charAt(int ind)、new String(char c[])、new String(char c[],int offset,int length)
|- 与字节相关:getBytes()、new String(byte b[])、new String(byte b[],int offset,int length)
|- 拆份:public String[] split(String regex)
|- 替换:public String replaceAll(String org,String newc)、public String replaceFirst(String org,String newc)
|- 截取:public String substring(int offset,int length) 、public String substring(int offset)
|- 其他操作:length()、toUpperCase()、toLowerCase()、trim()、equalsIgnoreC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