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时代微服务开发全解析
1. 微服务概述
如今,微服务架构几乎成为所有公司和团队构建应用程序的首选。自2012年“微服务”一词首次公开出现,至今已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其愈发成熟。即便有些团队尚未采用微服务架构,也在计划着进行转型。不过,近年来云原生技术和生态系统迅速普及,传统微服务应用正面临变革。如何基于云原生构建微服务应用,成为开发者面临的首要技术挑战。
软件大师Martin Fowler对微服务架构给出了一个权威定义:微服务架构风格是将单个应用程序开发为一组小服务的方法,每个服务在自己的进程中运行,并通过轻量级机制(通常是HTTP资源API)进行通信。这些服务围绕业务能力构建,并可通过全自动部署机制独立部署。对这些服务的集中管理极少,它们可以用不同的编程语言编写,并使用不同的数据存储技术。
微服务架构为软件开发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式,更适合需求频繁变化和产品快速迭代的业务场景。独立的服务为开发的各个阶段(如构建、测试和部署)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同时通过更细粒度的扩展机制降低了应用程序的系统资源成本。当然,软件开发领域并不存在“万能药”,微服务架构也有其优缺点。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其关键特性。
2. 微服务架构的特性
- 通过服务进行组件化 :在构建软件时,解耦一直是追求的目标。即使是单体应用,通常也会根据功能拆分为不同的模块,这些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可视为组件。但与单体应用不同,微服务应用中的服务成为组件,且是通过网络进行交互的进程外组件。
- 部署独立性 :像单体应用这样的进程内应用,即使只有一小部分发生变化,也需要整体打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97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